案例内容:“淮安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时间:2022-07-30 02:48:54

案例内容:“淮安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维稳工作原则,在江苏省率先推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化解”工作机制,切实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坚持“主动维稳”观念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实现社会稳定工作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在维护稳定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淮安模式”获中央肯定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 属于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 淮安市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2006年以前,江苏省淮安市曾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重大事项引发的上访问题较多,一度成为“大市”。 面对社会稳定的严峻形势,2006年底,淮安市维稳办在全省创造性推出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维护稳定、深化平安创建的创新务实之举来抓,走出了一条“抓稳评、创稳定”的维稳工作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549件。其中淮安机场、富士康台资项目等特别重大事项有168件,均未发生一起集访、闹访事件,全市总量和集访总量分别以12.6%和16.5%的年均幅度连续下降五年,没有发生一起进京集访和重大。全市GDP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7%以上的递增速度。“稳评”工作荣获2007年度市政府创新奖,2010年1月,被江苏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工作创新一等奖,形成的经验材料先后被中央维稳办和中央综治办简报采用。2010年4月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在淮安召开全省稳评工作推进会,该省将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11个重点领域,将全面实施“稳评”。2010年11月25日,到淮安视察时,专门听取了淮安稳评工作情况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专门报道了淮安的做法。“稳评”工作与“阳光”、“老户致富工程”等共同成为淮安市稳定工作的“三驾马车”,形成了维稳工作的“淮安模式”。

2. 淮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标准和重点

目前, 我国维稳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部门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体制, 其弊端是部门分割、协调不足、运行不畅、指挥不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必须建立和完善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因此, 如何理顺参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层级、功能、结构不同的部门、机构之间的关系, 形成合力,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破解这一难题, 淮安市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改委、环保、国土、建设、安检、公安、工商、宣传等) 纵向垂直领导、横向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体制, 增强了其在指导、协调、督促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的权威性, 各职能部门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又在党委统一领导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淮安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合法性评估、合理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和可控性评估等。

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重大事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 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 重大事项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 重大事项的决定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

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重大事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是否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否超越绝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 是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有机统一起来; 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图表说明】表中“其他事项”类包括企事业单位改制、社会就业、企业排污、行政性收费调整等重大事项。

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重大事项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 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方案是否具体、详实, 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时机是否合适, 条件是否成熟; 是否会造成其他地方、行业、群众的相互攀比。

可控性评估。主要评估重大事项的制定和出台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较大的问题; 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 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在此基础上, 淮安市根据不同类别的重大事项, 确定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点。

3. 首创“五步工作法”规范评估流程

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 淮安市注重规范评估流程, 不断摸索总结, 逐步形成了“五步工作法”。

第一步: 确定评估对象, 制定评估方案。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引起利益冲突的重大事项, 均列为评估对象。对确定评估的对象, 建立专项档案, 制定评估方案。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 明确责任主体, 适时组织实施。

第二步: 收集社情民意, 进行重点论证。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准确把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及心理动态。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和论证。

第三步: 汇总分析论证, 编制评估报告。综合收集的信息, 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论证, 特别要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等作出评估预测,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形成专项报告, 作出总体评估结论, 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四步: 运用评估结论, 落实维稳措施。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相关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决定。对虽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 落实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存在较大矛盾和稳定隐患、经评估决定暂缓和暂不实施的事项, 及时研究对策, 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亟须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第五步: 跟踪评估事项, 做好后续评估。对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 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 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完善相应措施, 确保决策的贯彻执行和项目建设、改革举措的顺利推进。

为促进“五步工作法”的规范化、便捷化,提高“稳评”效率,2009年7月,淮安市在江苏省率先研发了稳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并于201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稳评工作网上督察、网上报备、网上研判等功能。目前,第二代“稳评”网络系统软件已经投入使用,江苏省维稳办准备在全省推广。

【图表说明】2007年以来,淮安市积极探索,规范程序,明确步骤,逐步形成了“稳评”工作“五步工作法”。科学的评估流程是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保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两专”队伍为“稳评”提供人才储备

打造专业和专家两支队伍,给“稳评”工作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由于“稳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淮安市委、市政府、江苏省维稳办的支持下,全市各地相继成立了维稳机构,充实维稳工作专业人员,维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全市维稳队伍中有多人立功受奖。为有效增强“稳评”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2007年,淮安市聘请组织了全市首批“稳评”工作专家组,22名成员中有政府机关部门的业务专家,也有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各县区也相应建立了“稳评”专家组,目前拥有专家组成员96人,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县乡的“稳评”工作专家网络。五年来,全市共召开专家组评审会580多场,出具专家组评审报告546篇,提出相关整改方案及建议2900多条,为“稳评”工作提供了科学论证和依据。此外,淮安市还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2010年5月,淮安市维稳办牵头组建的国内首家民办非营利性质的稳评中介机构――淮安政和稳评工作中心正式挂牌,既解决了维稳办力量不足的问题, 又促进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为“稳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淮安市建立了“稳评”业务培训机制,制订计划分期分批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市维稳办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关工作实例、工作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对相关工作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汇编,形成6部操作性较强的实用教材,重点围绕三个层次开展培训。五年来,淮安市首先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讲座、案例讲评、基层调研、考试考核等方式,先后13次对9个县区维稳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每一个维稳办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稳评”工作的业务。其次,采取集中授课、跟班学习等方法,分期分批地对市有关部门、县区分管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36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28期。再次对“稳评”项目涉及的单位、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五年来,通过测试合格的专业“稳评”人员达520余人。2007年起,淮安市还建立了“稳评”报告评比展评制度,全市共评出优秀报告180多件,在全市维稳工作例会上公开展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经常化、制度化的“稳评”工作教育培训机制。

5. 多维度的联结机制为“稳评”提供后台支撑

一是把“稳评”工作与责任主体相联结,提高“稳评”工作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稳评”工作实施过程中,按照职责分工不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本地本部门的重大事项,坚持把“稳评”工作作为前置程序,坚决做到不评估不实施,并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二是把“稳评”工作和目标考核、干部考核相联结。2007年起,淮安市对“稳评”工作进行专项考核,2008年纳入各县区及市直机关年度目标考核,2009年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同时还坚持把“稳评”工作纳入干部队伍政绩考核,坚决实行干部任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三是把“稳评”工作与理论研究相联结,提高“稳评”工作科学化水平。2010年5月,由淮安市维稳办联合淮阴师范学院历经一年编写完成的国内首部“稳评”专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公开出版发行,填补了国内“稳评”理论研究的空白。四是把“稳评”工作与法律援助体系相联结,利用社会力量促“稳评”。借助“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全市9个法律援助中心、139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这一法律援助体系,利用全市1607名政法干警担任驻村平安法制指导员这一机制,使其成为“稳评”工作的宣传员、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稳评”工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案例启示:“带薪休假”仅仅“鼓励”是不够的 下一篇:案例延伸:其他地区推行稳评制度做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