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30 01:48:20

大型国有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型制造企业因规模大、生产流程复杂,各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如新品投资决策、预算控制模式的选择、融资规模与风险、研发项目的科学管理、产能增加的控制、股权投资、涉税筹划及其他财务管理等方面,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谈谈大型制造企业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制造企业 管理策略

问题一:通过预算加强对费用的控制,但控制的方法过于形式

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预算管理,但其控制的方法值得探讨,有的单位不注重事前控制、只注重事后分析;预算的编制仅仅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其他部门参与的较少;预算的依据往往依靠历史数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测算;按总额预算的多,按明细预算的少。

对策一:预算管理控制,理论界对此论述较多,但许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预算管理。第一,预算应有一个主控部门,一般来说可专设一个专职部门如预算管理部。第二,预算范围应为各部门,可由主控部门牵头,设计预算模板、组织并指导各部门进行预算。第三,预算的结果确定前,主控部门应与预算编制部门沟通,预算目标既不能违背公司经营的大目标,也不能脱离实际、变成无法实现的目标。第四,预算要事前控制,预算费用、投资发生前,应由预算主控部门审核后方可去财务报销或付款。第五,预算外管理,对预算外的支出原则上要由公司经营负责人审批,其目的主要是控制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的刚性。

问题二:融资时没有考虑到资产负债率较高引发的高财务风险和高偿债压力

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的资金来源,一部分靠经营利润的积累,一部分靠大量举债。但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较高位运行,这说明公司规模扩张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及其他负债,公司偿债压力增大。当公司的流动比率值不足1,或远远低于合理最低值2时,说明公司新建项目等长期资产的投入已占用了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使得公司随时都面临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困境。即使新购建资产在短期内能带来预期的效益,也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不能按期偿债、经营资金不足的风险。

对策二:首先,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公司有必要从整体上考虑适当的投资规模,同时对准备新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压缩效益不确定的、资金没有保障的项目,以降低短期内大额资金的流出所引起的偿债风险。其次,要做好预算工作,特别是现金流量的预算工作,并严格执行,防止出现经营现金不足的情况,并留有一定余地,以做到提前准备,降低财务风险。最后,公司要从根本上减少偿债压力,可通过增加银行信用贷款额度、吸引新的投资等途径来降低风险。公司融资要避免融资项目的利润不足以补偿融资利息、不能按期及时还款等风险,严谨的项目融资可行性论证非常重要,否则公司就会成为银行的打工者。

问题三: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而相应的利润回报却较少

对一个公司来说研发非常重要,因其技术方面含量较高且较专业,常常会使管理层认为该部门都是最有知识的人,把研发问题交给这些人,相信他们知道如何去做。研发人员的专业性不容置疑,但他们有的并不完全懂得管理或如何创造利润,如果他们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他们所从事的项目对于公司的价值,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其进行管理呢?销售人员又如何针对产品进行营销呢?很多研发项目无相应控制文件如国际国内市场调研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由于财务参与较小、了解较少,造成财务对项目管理脱节。

对策三:用商业的眼光和利润导向的思维去思考公司所从事的研发项目,对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要逐项梳理,将其分为科学、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改进、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的工艺改进、根据消费者或客户的要求等几类进行管理,对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无财务可行性分析,坚决不立项。

问题四: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方面投资金额过大,但产能扩张远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

如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固定资产占收入比例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说明公司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存在投资回收率不足、资产投资过度问题。产能过剩对公司形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公司产品生产的成本,直接导致了公司利润水平下降。

对策四:严格考核每项资本性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投资的可回收性,在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方面不惜资金使其尽可能的准确。因错误的市场预期、可行性报告而导致的错误的资本性投资对公司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有节奏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对已投资项目进行梳理,对未来经济效益不佳的项目进行整改或处置,以使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问题五:国内外股权投资增加,但对子公司未达到管理要求

随着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公司对子公司管理制度、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等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特别是有国外子公司的公司,当国外子公司对公司总体影响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时,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加明显。如国外公司财务报表是依据国外准则编制的,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时,需对其按国内准则进行转换,但由于国外公司财务基础资料信息基本上全部为外文,就会给编制转换过程表带来极大的困难,延误了报表的报送时间及数据报送的准确性。部分公司本身就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缺乏全过程的财务监控,监管不到位,监督力度不足,公司财务甚至不清楚所投资子公司的资本金额、资产分布状况、资产质量状况、资金使用状况等,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子公司财务各方面进行日常监管,人为增加了子公司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

对策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与制度,子公司要做到财务活动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及高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真正做到按章办事。对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符合上岗资格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完备的人员备案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国外的子公司的,应按国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以中(英)文报表格式向国内公司报送财务报表、基础资料、审计报告等,如可能,应考虑对国外子公司按国内准则建账及记账。财务部门参与到投资决策过程中,做到事前从财务方面分析其可行性、必要性、可回收性,为投资决策服务,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对子公司考核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把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使考核和监督做到有据可依,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对现有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梳理,通过股权转让等手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母子公司相互持股,人为增加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情况。

问题六:因公司对政策、法规、准则理解不够,造成多追或少缴各项税费而造成的各项损失

如公司在未取得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对一些事项作补贴收入处理,对开发支出加计扣除事项,在未取得政府科技部门的批准,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将其作了加计扣除处理。

对策六: 建立政府补助备查登记簿,其内容至少包含申请文件号、政府批文文号、补助项目、补助金额、类别(资产相关、收益相关)、是否验收、资金使用状况、资产完工或费用发生情况等内容,同时将备查簿中相关内容所依据的资料整理归档,工程、研发等部门应结合申请文件对收到的政府补助进行界定,财务人员定期检查资产完工和费用发生情况,及时对收到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七:高度集中管控模式下,财务基础管理没有达标

如因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基本账务处理不规范,对常规业务没有头绪。具体表现在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没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科学、统一的科目设置,导致数据统计、分析难度大;凭证制作不合理,没有规范的审核流程或者没有严格执行已有流程,部分费用或经济业务没有进入恰当的会计科目,甚至是进行错误的记账;期末科目余额没有进行管理,导致累计数不断增加或者久悬未动,预付账款长期挂账问题,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问题,其他应收款余额问题,开发支出问题等等;财务,是一个兼服务、核算与监督为一体的角色,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部门需要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进行业务往来或沟通、交流(外部诸如银行、税务、外管、外经贸、财政、统计等也需要联系),但财务易出现的情况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进行记账和核算,导致与其他部门业务脱节;财务人员岗位变动或离职交接不规范,未完事项交代不清晰;财务档案管理混乱,不便于查找或查询。财务上本应必备的资料,如一些重要投资、购销合同、技术开发支出情况资料、较大项目的固定资产竣工完工等资料财务上没有备份。

对策七:组织财务培训,加强对财务人员基础工作的指导,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真执行《会计法》,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定岗定编,明确财务人员职责、目标,优化业务流程;要求财务人员多与其他部门沟通,如成本会计要多到车间和仓库了解第一手资料,资产会计要多了解资产实际状况,资金会计要和银行建立好关系,而财务主管应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等等,使财务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发展;财务人员岗位变动或离职应有明确的交接流程,交代清楚已完成事项的同时也要把未完成或进行中事项进行明确交接,同时要求后来接替人员必须清楚其接受工作的全部内容。规范档案管理主要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财务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要求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财务主管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应明确能提供哪些与财务相关的功能、财务上需要哪些功能,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发挥信息系统的强大优势,节省不必要的人工成本。Z

上一篇:爱情与爱国情 下一篇:高校多元化融资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