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30 01:34:21

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此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3)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二、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活动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上一篇:如何塑造充满魅力的高中历史课堂 下一篇:构建中职政治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