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30 10:16:22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XJK06QZC024)

[摘要] 在国内外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专业人员、信息管理等方面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实行共同配送,则是各物流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很好的策略。文章就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实现共同配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共同配送 现状对策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商们纷纷采取多样化、少批量的生产方式,相应地,高频少量的配送方式随之产生。另一方面,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配送基础设施、专业人员、信息管理等方面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果每家企业都投资建立具备完全功能的物流部门,则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率的。因此,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以提升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推动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在此情况下,共同配送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物流方式在我国得到一定发展。

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的解释,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其运作模式有两种: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的待运送的商品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用户的要求分别将商品运送到各个接货点。另外一种共同配送模式:若干物流配送企业开展协作,在核心企业的统一安排调度下,各个配送企业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它是一种物流企业在配送业务上的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和效益共享,有利于发挥集团性优势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若干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它们大都是从原来的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储运企业分离或演变而来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地域狭小、布局选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和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而真正功能齐备、设施现代化、高技术水平的共同配送中心,在我国还是凤毛麟角。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施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宏观方面

(1)国家宏观管理方面。从国家宏观管理方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物流行政管理部门,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均各自为政,国家缺乏对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因而造成在共同配送的建设设施中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了大量低水平、功能重复、经营规模小的物流配送中心,使得这些配送中心,很难发挥共同配送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交通运输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滞后。现代运输作为物流系统效率化的一环,追求的是运输时间的缩短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共同配送之所以能够及时,快捷地实现物流服务,满足不同企业的物流需求,必须依靠现代化、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网络系统。但是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企业因受运输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日趋恶劣、能源成本逐步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

(3)信息服务落后。共同配送要实现的配送任务是比较发达的,涉及集配据点集货、车辆调度与线路选择、信息交流等,除了以其完善、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其发达的、先进的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而我国的通信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正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其所能提供的信息综合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另外,我国的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还处于简单的信息处理阶段,信息共享也只限于企业内部,对外部提供信息的功能很少。

(4)物流配送人才缺乏。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必须大力发展配送中心建设,关键是一支懂物流专业的人才队伍。而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物流方面的人才教育培养非常落后,物流的职业教育方面更加落后。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均未受过系统化、正规化的物流职业教育,制约了现代化的共同配送的发展。

2.微观方面

(1)企业内部统一思想,进行与外单位协作需要有一个过程。我国许多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宁可独自单干,不愿与外人协作。这也是开展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的一个重要障碍。

(2)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担心会泄漏企业机密。由于共同配送是一种新的配送形态,需要有多个单位联合,而在具体操作上又没有具体实际的例子可借鉴,因此难免担心泄漏企业机密,例如,泄漏顾客的名单和交易的价格等。从而使得一些物流企业由于害怕商业机密的泄漏而不敢加入共同配送的行列。

(3)经济效益分配的不合理。共同配送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共同配送的效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共同配送的效益计算方法。正是共同配送效益难于准确地计算,进而影响着共同配送推进主体之间效益的分配,最终妨碍了共同配送的开展。

(4)资金匮乏。配送中心投资大,回报期长,共同配送更是如此。而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年销售超过50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为中小型的物流企业。要使各地的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筹措落实十分因难,从而导致共同配送中心建设的资金很难落实。

二、对于加快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的若干建议

1.宏观方面

(1)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物流行政管理机制。从而打破传统的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和部门界限,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为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速国家综合运输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改造,为共同配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应加大国内开发物流应用软件的投入,通过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促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应加强物流法规的建设,统一物流标准,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3)发展教育,大力培养物流人才。共同配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专业人才,从事经营管理、科研、仓储配送、流通加工、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维护、贸易等业务,要发展我国的物流共同配送,改变其落后状况,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为此,应广泛地在高校中开设物流管理和专业,或通过国外留学全面系统地培养物流人才。同时,应加强物流系统人员的在职培训。通过资格认证方式,实行持证上岗,调动人们从事物流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4)发展物流共同配送技术。首先,必须提高仓库管理和作业自动化程度,充分利用堆垛机、多功能叉车、自动化机械手和传送带等机械设备提高仓库作业水平,其次,使运输工作大型化、现代化,提高运力,降低运送成本。再次,充分利用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提高配送效率。最后,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应加速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消除运输方式切换上的障碍,促进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

2.微观方面

(1)保证配送中心能够坚持公平、公正、合理、保密的原则,使得共同配送不会影响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2)合理核算共同配送的效益。对于共同配送的效益计算,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还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方法。由于共同配送效益计算涉及的范围较广,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认真分析具体的共同配送模式所涉及的项目及其计算范围,保证其完备性,同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分配。

(3)拓宽融资渠道。国家在建设共同配送中心的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各规模不一的物流企业也可以共同出资以股份制的形式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使共同配送建设项目投资趋于多元化和社会化,加大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共同配送中心的技术装备水平。

(4)进行示范性工程。选择重点连锁业、生产商和物流企业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培育共同配送模式的使用典范,真正做到统一订货、统一配送、“零库存”,降低总成本,提供共同配送模式的应用基础,起到示范作用,使广大连锁商家认识到实行共同配送的优势所在,从而推动整个共同配送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共同配送是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信息化的市场态势下,适应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作为我国物流市场主力军的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共同配送无疑是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条捷径。虽然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共同配送实践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在当今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已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共同配送必将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宋心宇:国内连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科技,2006,(5)

上一篇:培育自有品牌商品 提升我国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 下一篇:物流外包中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