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文体知识基础,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30 05:50:28

夯实文体知识基础,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知识是基础,其传授既是目的,同时又是生成能力、促进价值观形成、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和生发点。笔者以记叙文文体知识为例,从阅读教学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实效性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文体知识 ;阅读教学 ;提高能力

新课改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指挥棒带来语文教学“唯人文性、忽略语文知识的倾向”,致使不少省市近年来语文中考很少考课内阅读。其严重后果是学生的语文知识特别是文体知识缺失,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被动。如何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以记叙文文体知识为例谈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了解文体阅读要求,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知识性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一直占主导地位且所占分值较多,但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丢分较多。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记叙文文体知识、了解文体阅读要求对备考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近乎快乐教学,除了背诵外,一般很少详细讲解文体知识;而初中生因考试需要必须重视文体知识的考点。如何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知识性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时,有必要分年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以及与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初一年级侧重对记叙文要素、顺序、详略的分析理解,对文中表达方式的辨别与理解,对词语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学会感悟人物形象;初二年级注意对文章、层意、段意的概括,对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学会分析事件;初三年级着力对文段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文与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欣赏,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并进行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当然划分不应机械,要因文、因班、因人而异。

知识点的传授是必需的,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文体知识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价值呢?不妨从记叙文阅读试题设计中探究命题规律,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点对阅读解题的重要。记叙文阅读试题一般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阅读材料来自课外,内容文质兼美、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且大多反映亲情、友情,能给人以启迪。二是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要求能分清记叙文要素,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和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还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表达作用,能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三是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一般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强化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强调情感体验,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渗透。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学生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地关注甚至寻找命题点,文体知识的价值自然能领悟到。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会学生变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将字词句篇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升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语文知识观,过去把知识传授本身作为价值取向。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人文性,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

初中生处于探奇年龄阶段,任何知识点一旦和考点联系起来,就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开篇详细介绍文体知识或告知答题方法、答题要求,就会失去阅读欣赏的趣味。笔者的尝试是不求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讲授语文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拿到课文后自己阅读,然后圈点自己认为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知识点,说出来大家分享,这样经过筛选出来的既是一课里最重要的知识点,也避免了教师灌输的无趣。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有人对词语赏析、人物描写感兴趣,有人对作者研究较多,对叙事方式、主题表达有独到感悟,还有人会发现线索、过渡句、层次顺序等篇章结构安排的精巧。同样是知识点的传授,学生讲和老师讲大不一样,不仅仅是形式上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而且是学生像寻宝一样,自己去发现、自主去探究。其人文性体现在学生是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点的容器。

当然,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还应该是传之以阅读欣赏的方法,以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笔者常以教材为例,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欣赏记叙文的用词美、情节美、表达方式美,引领学生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线索及表达方式等安排的独具匠心,然后让学生自己体悟、归类、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才能持久保持阅读兴趣并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

三、妙点学生自主生成,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

授人以“鱼”,是传授知识;授人以“渔”,是传授方法。而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将“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能力生成的最高阶段。如果说以前教师的工作是给学生水,那么现在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去找水、找源头的活水。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活水呢?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形成寻找水源的意识,就要靠教师的妙点方法和思路,引领学生去“悟”、去“生成”、去学会“学习”。

比如说记叙文阅读的六步法:①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通过揣摩题意,辨出文章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以哪个为主;②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不管哪类记叙文,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③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④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文章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有无插叙、被叙或追叙等;⑤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⑥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新课文、写作或做课外阅读时,能有意识妙点记叙文阅读六步法,引领学生寻找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源头,学生就会发现“鱼”(文体知识点)、思考“渔”(解题思路),从而领悟“渔识”(提高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和“教会学生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不同境界,如仅仅“教会学生”,形成的是文体知识点的框架,没有阅读乐趣;如“教会学生学习”,则以鲜活的例子,跳出框架探究,再看框架内的文体知识就别有风味,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田速.记叙文阅读巧答题浅谈[J].读写算,201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