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夯实数学基础

时间:2022-07-12 02:35:58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夯实数学基础

摘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影响到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且影响到所有理科的学习,说穿了不仅影响到数学成绩的好坏,而且影响以后物理、化学等学科分数的高低。计算能力培养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些学生对运算的错误总是以“粗心”“马虎”作为借口,有的学生认为计算很简单,而忽视对计算的基本练习,许多学生对运算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兴趣不高。现就进行计算教学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学生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1.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数与计算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甚至其他科知识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学生无法进入以后正常的学习中。

3.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4.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概念是随着人类生活和实践的需要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教师要教学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重视感知,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

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加强针对练习,强化混合运算的顺序意识

混合运算,是计算能力训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掌握好运算顺序,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比较容易,可是练习中学生受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的负迁移经常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所以我在混合运算练习过程中减去了大部分形如28×4+45等本身就是从左往右的混合运算练习,增加了形如25+150÷25、725-25×4等易错、易混的习题,让学生注意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强化运算顺序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辨析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四、联系生活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算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简便运算的依据是相关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课堂上,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运算定律。可在做作业时,情况却截然不同,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往往张冠李戴,错误连连。尤其是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在运用性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对定律和性质的理解不够,往往会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泛化的现象,容易发生混淆,无论你怎么练习、纠正往往是只治标不治本。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丰富学生的感知,着力引导学生概括好性质。同时在简便计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我在每节课的基本练习后都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变式训练,如:对比性练习,就是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改错性练习,即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这有助于学生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易混淆因素的干扰;分层性练习,对那些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简算题。通过这些练习来增强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免疫力”,这样不仅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而且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平时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各个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联系。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一年级抓起,直到小学毕业,只能靠日积月累,不可能突击完成。每一节计算课的教学,应该把它放在整个计算教学的系统中去理解教材,实施教法,使之上下贯通,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此外,各年级的教师必须加强平时教学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促使各个年段的计算教学、整个学校的计算教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让孩子享受书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