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人才文化素养培养

时间:2022-07-29 07:17:00

英语电影人才文化素养培养

一、英语电影在外语教学文化导入中的优势

英语电影有助于增进对相关国家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了解。电影艺术的特点决定了英语电影以独特的美学手法和文化价值展示了英语国家的民族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想精华,学习英语语言的本质特点提供了宝贵的内容。[2]任何一部优秀的英语影片其背后均蕴含了特定地域或历史时期的某些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人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通过欣赏影片,可以对西方的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社会景观有所了解,进一步理解西方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上升到语言层面,就可以在利用英语会话和翻译时采用类似的思维模式,让使用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更具英美文化特质。此外,英文电影语言是兼容并蓄基础上的各种不同语言的综合再现。影视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异域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掌握“地道”的英语习俗用语。这些以俚语、俗语、谚语为代表的习语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属于比喻性范畴,其往往具有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特征。可见对这些习语的掌握对提高学生的异域文化素养和翻译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英语电影有助于加深对英美文学知识的理解。文学的本质是作家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文化表征。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特定的意识形态。英语电影作为英美文学的重要构成,是英美人民发挥英语语言创造性的重要产物,体现了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因此也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可以由此解构出表层文化下的英美深层文化背景,了解其中具有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与价值评判。所以通过影视剧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知识最快捷、直观的途径。[3]英语电影有助于加强非言语语言知识教学。人际交流主要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基本途径实现,而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非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包括姿势、手势、表情、动作、衣着以及图像等。[4]它和语言一样,同样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欣赏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服饰、动作等,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到活生生的语言。因此,影视欣赏一方面可以促进外语教学,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教学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组织一系列有关的文化和文化差异讲座和讨论,但是没有形成独体的文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仍然是零碎而缺乏系统性。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相关文化融人电影语言材料中,这样即保证了文化教学的针对性、主题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以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

二、文化导入及异域文化素质对译者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种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最大的障碍无疑来自于语言交流中的文化约束性,这就要求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正如语言学家认识的那样,第二语言的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第二文化的接触、学习与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电影作为重要的学习与认知途径,有时甚至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例如,著名英国电影《魂断蓝桥》的画外音中出现了“NumberTenDowningStreet”,这一地点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可对于缺乏帮英美文化背景的普通中国学生,恐怕就会一头雾水,茫然不知其所云了。因此,观赏到这里学生一定会有疑问,“唐宁街10号”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加以解释,这里就是就是著名的英国首相府邸,那么学生的疑问顿消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对英国文化的深层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的跨文化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英语翻译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必要的语言能力外,还涵盖了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感受力以及翻译过程中有效处理这种差异的能力。著名翻译理论家格特在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认为推理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翻译过程不仅涉及语码,更需要依据动态语境进行动态推理,而这一切都需要依靠关联性来实现,因此翻译过程是否与关联原则一致,直接决定着翻译的成败。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所倡导的的核心理念之一。关联理论对翻译行为的定位是言语交际行为,因此翻译则可认为是原语作者与受众之间的间接交际过程,而译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双重角色。译者不仅要去探求原文中的各种信息,还需要将其“忠实”地传递给译入语受众。[5]通过翻译活动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从另一个侧面完善影视剧的社会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的实质是能够使受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际间的自然转换,同时也是内在含义的跨文化转换。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深厚的异域文化素质就是一个优秀译者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利用英语电影提高翻译人才文化素质的途径

(一)利用英文电影进行开放式翻译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提高翻译人才的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教材中提供的翻译技巧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是教材并不能完整、真实地展示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语境。与教材的这一弱点相比,英文电影的优势恰好在于能够充分展示翻译所需要的文化背景因素,是翻译教学的极佳补充材料。而电影字幕作为原剧作文化的浓缩显示,编译效果极为突出。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字幕翻译对比、隐去字幕让学生自己翻译以及对字幕翻译的鉴赏与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电影欣赏之后留一些相关的课余作业,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二)合理选择英文电影。由于文化市场的繁荣,每年上市的英语电影数量巨大,但并不是每部电影都利于提高翻译者异域文化素养,对电影作品的恰当选择十分重要。首先电影作品要思想健康、具有可观赏性,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和基础。其次,英语电影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对异域文化形成系统性了解。再次,英语电影导入的文化要和学习内容具有相关性,以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最后是影片的选择要适应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发挥,也就是影片导入的文化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接受和领悟能力。

(三)明确英文电影的教学目标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翻译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利用英语电影这一重要媒体资源时,由于目的性不强,教师和学生看得不亦乐乎,但是却难以达到提升学生异域文化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播放电影时必须要明确其学习的目的性,要达到什么效果,让学生掌握哪些文化知识。最好在影片播放之前,将相应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由于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极易被影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在影片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最后在观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提问和总结,对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巩固。

(四)进行异域文化的对比分析。翻译难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究其原因,其难也主要是难在跨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上,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也就难以承担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解释角色。因此,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不仅要培养其扎实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其深厚的异域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容易突破纯语言上的障碍,但并不容易突破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困难。所以,在英语电影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不同语言背景的对比与研究,还要强调积极引导学生对异电影作品中跨文化背景方面的对比分析。英语电影课不应停留在观摩活动层面,而应在文化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引下进行,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比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语言和文化上的双收益。教师要通过此类课堂活动,将语言与文化因素予以巧妙利用,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灵活运用,充分领略异域文化风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异域文化的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总之,开发英语电影教学资源是高校英语教学多元化的积极尝试,尤其是英语原版电影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决定了其在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潜在优势。英语电影的文化导入功能对培养翻译人才的文化素养具有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英语电影资源的利用还属于崭新的领域,有待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作者:刘子睿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地域文化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声乐教学文化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