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29 04:23:08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摘要: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可通过对肾脏良、恶性肿瘤微血管的评估,增加小病灶内低速血流信息的显像及观察微小病灶的血流灌注,提高肾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性。本文主要对肾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超声造影;肾脏肿瘤;鉴别诊断

肾脏肿瘤是常见病。但其早期临床症状较少,发现多为中、晚期,预后差。近几年随超声造影技术的成熟,已涉足对肾脏肿瘤的的早期诊断,对肾脏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信息,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存率[1]。

1 肾脏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目前超声判断肾脏病灶性质主要依据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癌为实质性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不规则,较小肿块多呈高回声,较大肿块呈低回声。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的肿块多因肿瘤出血或液化所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实质内高回声或强回声团块,无声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当肿块较大且发生出血时,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回声与低回声层层交错,呈"洋葱样"改变。肾癌的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也可为乏血供,血流丰富者以星点状及抱球形为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彩色血流信号较差,较大者可有少量的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虽然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在发现及评估肾脏良恶性病变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体积小、乏血供、囊性变及伴有内部出血坏死的肾癌,难与良性病变相鉴别[2]。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2.1超声造影原理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UCA),为血池示踪剂,平均直径与单个红细胞大小相仿,故超声造影可观察到脏器内大血管及微小血管的分布和灌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常规超声[3]。利用低声能发射声波与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相结合,延长微气泡的寿命并突出微气泡的谐波回声成分,实时获得气泡在肿瘤微循环中的分布,使得研究肿瘤微血管灌注和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的全貌成为可能[4]。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

肾脏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如下。

2.1肾脏恶性肿瘤多数为皮质期快速充填,显影早于自身肾皮质,造影剂峰值强度高于自身肾皮质;缓慢廓清,晚于自身肾皮质[5],但强度仍然高于自身肾皮质。同时,显影方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直径15mm的恶性肿瘤,随着直径的增大,造影剂充填不均匀程度加大,病灶中心造影剂缺损区扩大。

恶性肾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占73%,国内现有的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研究发现,90%的肾透明细胞癌呈高增强、血供丰富,而所有的状肾癌及嫌色细胞肾癌均呈低增强、乏血供表现[6]。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后表现为高增强,这是由于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增多、增粗和移位,环绕肿瘤,且其内部具有大量侵袭性新生血管,粗细不等,走形紊乱,并常伴有动-静脉瘘,微血管密度较良性高[7],故强化程度高,强化过程中在瘤周或瘤内常可见粗大、中断、迂曲走形的血管或密集血管团。同时恶性肿瘤因代谢旺盛且侵袭性生长,故瘤内常见出血坏死、囊腔及部分钙化灶形成,但当瘤体较小时(

囊性肾癌约占到肾癌的10%,表现较为特殊,是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复杂囊性病变[10]。常规超声由于对细小血流和低速血流检测的局限性,难以探测囊隔或结节处的细小血流信号,对肾脏复杂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困难。超声造影后,能清晰显示有血供的囊壁、囊隔和结节,勾勒出囊壁、囊隔的边界和坏死区域的范围,从而明确病灶的囊实性[11]。

2.2肾盂癌显影高峰强度可分为高于、等于及低于自身肾实质三种情况;肿物的造影增强方式分为快进慢退、同进慢退和慢进慢退;血流灌注方式可分为一致性增强和向心性增强[12]。至于不同方式所占比例及其原因,则需要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方可得出准确性结论。

2.3肾脏错构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造影增强方式大致分为"快进慢出"和"慢进慢出"两种;灌注方式也可分为"先周边后中央"和"先中央后周边"两种[13]。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主要与组成肾脏错构瘤的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有关。肾脏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由血管、脂肪和平滑肌组织交错构成,回声主要由各成分所占比例决定。大多数错构瘤属于多脂肪型,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边界清晰的圆形强回声结节,超声容易诊断;由于血管成分少,管壁缺乏弹力层,血流速度可能较慢,超声造影呈现"慢进慢出"的表现,瘤体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而少脂肪型则呈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以平滑肌、血管或出血坏死成分为主,常规超声难以与肾癌相鉴别[14];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可能因为病灶内血管多数发育畸形,厚壁者多,排列紊乱,管腔窄,呈漩涡状血管网或血窦,致使红细胞流动缓慢、大量堆积[15],造成灌注过程表现为周边向内部逐步增强,周边先行消退,瘤体血管成分多,血流速度可能较快,超声造影结果呈"快进慢出", 瘤体强化程度常高于或等于肾皮质。其基本规律与肝血管瘤造影结果相似[16]。

3 超声造影技术展望

超声造影可更好地显示肾脏内肿瘤细小血管和低速血流的信息,而且能实时动态观察肿瘤内微循环灌注的过程,空间分辨率提高,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一次造影检查并不能获取多个病灶信息,微泡在循环内停留时间短暂,而诊断的准确性主要依靠操作医师的经验等。相信随着超声造影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Yamashita Y,Ueno S,Makita O,et al.Hyperechoic renal tumors: an anechoic rim and intratumoral cysts in US differenti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angiomyolipoma[J]. Radiology,1993,188:179-182.

[2]戴晴,姜玉新.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001):1-4.

[3]Choi BI,Kim TK,Han JK,et al.Vascular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essment with contrast-enhanced second-harmonic versus conventional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2000,214(2):381-386.

[4]刘赫,姜玉新,刘吉斌,等.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783-785.

[5]杜联芳,李凡,姜露莹,等.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1):813.

[6]李凡,杜联芳.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36-338.

[7]张艳辉,杨庆,崔巍,等.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0,(2):117-122.

[8]Ascenti G,Gaeta M,Magno C,et al.Contrast-en-banced second-harmonic 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pseudo-ocapsul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Amer J Roentgenol,2004,182(6):1525-1530.

[9]杨斌,傅宁华,沈德娟,等.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7):599.

[10]陆明园,温淑英,郑鹏宇,等.囊性肾癌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S1):143-144.

[11]蒋B,陈亚青,朱云开,等.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诊断囊性肾癌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6(3):549-552.

[12]姜露莹,杜联芳,李凡,等.肾盂癌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40.

[13]董晓秋,沈理,王晓民,等.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54.

[14]宋阳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初步研究[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7):637-639.

[15]谭昭敏,宋玲,龚明,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7):537-539.

[16]陈敏华,严昆.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技术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3):38.编辑/成森

上一篇: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下一篇:指数大牛市难来个股小牛市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