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文化的当代意义

时间:2022-07-28 12:05:48

论俗文化的当代意义

摘 要:俗文化是与雅文化相对应而存在的文化形态,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既相互对立和依存,又并行不悖。俗文化具有自身丰富的特征,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使命。俗文化的特有的表现方式与内容,使其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与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趣味。俗文化从来便具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突出的局限和消极作用。正确对待和引导俗文化的发展,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俗文化;文化特征;积极意义;消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化建设与文化事业获得大发展的当代,重视俗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俗文化的当代形态与未来趋向,与文化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加强对于俗文化的理论认知与引导,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进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

俗文化是与雅文化相对应而存在的文化形态,二者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同时又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显现出各自的特点。

在历代的文化传承中,俗文化与雅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正是俗文化与雅文化的相得益彰,形成文化运行的基本态势。一般来说,雅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艺术成就,而俗文化则是一个时代与地域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满足着大众基本文化的需求,特别是一般娱乐文化的需求。自唐以来,文化的世俗化便显示出突出的倾向。在唐代,适合民众口味的通俗文学唐传奇便开始广泛流行。及至宋代,《清明上河图》等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与适应市井生活需要的词得以流行,话本与南戏的推出,均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元代散曲和元杂剧的流行,明清小说、木版刻画、年画、寺庙壁画、以及戏曲的兴盛,特别是清代京剧的繁兴,不仅是俗文化发展的突出表征,而且是雅俗文化相互影响与互补的范例,二者的共存成为社会文化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文化轨迹。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共存表现为辩证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雅文化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的精华,但雅文化一般要以俗文化为源泉,来自对俗文化的提炼、整合与深化,而俗文化要以雅文化为指导,不断提高俗文化的艺术品位;雅文化主要满足人民大众高层次的审美与认知要求,而俗文化一般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可读性,重在满足大众的娱乐要求;雅文化一般以提升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为目标,而俗文化则在不放弃对于大众予以一定精神感染的同时,更在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增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雅文化将有较多的作品进入历史传承的序列,而俗文化作品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消失,代之以新的俗文化出现,只有极少量的作品方能得以传承。

雅文化与俗文化又是可以转化的。俗文化可以通过实践的磨砺和艺术家的加工与改进,使之成为艺术精品。雅文化也可以注入一些通俗的成分,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产品,获得更大的受众群。俗文化因其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易于接受,已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社会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俗文化的基本构成,在其广义上是指那些不属于雅文化的文化现象和形态,而在其狭义上,则与通俗文化同义,包括世俗文化在内的大量下层文化活动与现象,成为俗文化的基本构成。世俗文化是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解经典文化,藐视权威,调侃规范,制造娱乐和休闲,也体现为世俗文化的重要特点。历代社会俗文化与正统文化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又作为正统文化的补充,居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通俗晓畅、易学易懂、便于流行,是俗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通俗,是俗文化的突出特征。但是,其俗的主体应属于通俗,即对于人民大众来讲,更加突出其晓畅、易懂、易于传播等特点。俗文化甚至包括更多不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化现象。许多具有娱乐色彩的俗文化现象不宜指称为艺术,但属于文化的范畴。

为大众提供娱乐性文化产品,是俗文化的基本社会功能。世俗文化不是教化大众的主要文化样式,但其从来也没有放弃教化大众的使命。这类文化也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曾长期融入一定的对于大众具有一定教化性意义的内容,

为下层大众服务,是俗文化的基本宗旨。俗文化是下层大众的文化样式。它以民众的生活为创作源泉,以表现大众的生活与情感为基本形态,以通俗晓畅为基本特征。它甘于将自身置于典雅文化的之下,甘于承担娱乐大众的使命。低水准的、简便的文化操作,是俗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

生产娱乐与消遣的文化产品,是俗文化的市场宗旨特性以市场为基础,以商品交易的形式作为其基本样式,致力于市场化运作,力求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成为世俗文化的基本明确的目标。

不必讳言,俗文化中难以回避低俗、庸俗的文化元素的进入与淫染,致使俗文化中常常出现庸俗与低俗的成分。无论是俗文化还是低俗文化,都与俗相关联,因此很难将其与庸俗和低俗文化截然分割。一般俗文化应是指体现了积极健康社会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然而由于其与俗的表现形态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致使俗文化中难免会或多或少杂糅进一些消极的因素,甚至继续下滑,使得消极因素占据主流,成为庸俗或低俗的文化现象或制品。但是俗文化的主流应当是积极的和健康的,而不是低下与卑劣的。

由于世俗文化的大众性和通俗性,该类文化常常会受到一般大众的欢迎。大众在接受文化特别是艺术文化时,从来都是以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为首要目标的,而文化艺术对于大众的陶冶与教化,也是在首先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基础上,继而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使得精神与教化的内涵得以体现,潜移默化地完成感染与教育大众的目的。其间,寓教于乐,正是俗文化感染大众的主要功能体现。相反,如果一味注重艺术的教化功能,而将其娱乐的需求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就会致使艺术作品游离于娱乐之外,形成与大众的隔膜。

辨析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不同功能是重要的,如果不加区别地将文化艺术的功能全部混为一谈,等量齐观地强调文化艺术的一般,就会抹煞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功能与艺术特性的差异,导致对于艺术基本特性的单一性认知,影响人民大众文化需求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体现。其结果,既不利于雅文化的提升与艺术精品的创造,也不利于俗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既不利于公共性文化服务的进行,也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实践中,俗文化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趣味,以及特有的表现方式与内容。

正是由于其鲜活的具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俗文化方才获得大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大众难以割舍的文化样式。其艺术表现体现出充分的平民化、生活化,显现出平民的智慧,成为大众集体创造的结晶。他们的创造直接来自生活,是对于生活的广泛表现和对于人生社会真谛的平民化理解,其多样化形式也充分表现出平民的创造才能。

1.戏谑。即利用用戏谑的形式和语言,将那些人们视为神圣和威权的事物拉下神坛,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习俗打得粉碎,将人们视为不可动摇的传统理念予以瓦解,同时赋予其平民化的表述和理解。正如春节小品创造的“大忽悠”,正是世俗文化的重要贡献,它赋予很多供人们联想的东西。不难想象,人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正是在忽悠和被忽悠的怪圈里折腾吗?许多人在无休止的忽悠中屡遭欺骗,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思维,陷于混沌,认同了某些乖谬,对那些诸如个人迷信、精神谎言、虚幻世界等等笃信不疑,甚至为其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做出连自己也不明白的荒唐可笑的行为。这一形象的出现,为世人提出了警示。

2.调侃。它在煞有介事和一本正经之间从事着淋漓酣畅的表现,它在故作卑微和自我践踏之中给人们带来欢悦,显现其平民的智慧和狡猾。它还以其对于世界的平民化的阐释,获得人们的会心一笑,致使某些貌似神圣、道德、正统、伟岸的形态,全都在一笑之间灰飞烟灭。一些山寨版的文化建造,正是世俗文化的专长。它以貌似正经的情态演绎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活剧,甚至假娱乐之名,借游戏之外壳,使得某些文化样式的庄严迅速消解,失去以往的道貌岸然,成为世人的笑谈。

3.佯谬。即对于一些事物,故意做出否定的态势,而在实际上则是对其意蕴的充分肯定。有时,俗文化的表现中出现对于世态的非理性阐释与描述,其实在其背后,恰是对于理性的深度渴求。有时人们对于一些事象做出漫画式的描述,似在解构其基本形态,呈现其悖谬,其实正是对于某些事象的认同与张扬。

正是在许多世俗的文化表现中,充分显现出平民的才华,以及民间底层的、近于流氓无产者的狡黠,甚至近于百无聊赖般的闹剧,而将其内在的意图得以淋漓酣畅的表达。他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或尊严,以自身某些生理特点或缺陷加以自我调侃和反讽,借自虐以取悦大众,即便被人们视作非人性的和非人道行为,他们也毫不顾惜。

面对这样的文化表现,人们不免感慨。一方面,不难看到俗文化取悦于大众的基本意旨,而在其背后,则是俗文化的操作者或者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或者是为探求某种文化趣味而矢志不移的意念。其实人们明白,俗文化均是短命的,它很难长久流传于世,其存在具有鲜明的当下性、即时性,但人们仍为之义无反顾。

俗文化从来便具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即使属于精英人士不屑一顾的世俗性艺术产品,也常常具有某种积极的和进步的作用。在文化历史进程中,俗文化同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会随着精英文化的强盛而消失,同样会伴随文化的进程而发展。

文化的历史演进表明,人们不仅需要理性与庄严、深度与视野,同时也需要欢悦和幽默、戏谑和诙谐,而这些往往较少出现于精英文化与典雅艺术之中,更多则是存在和活跃于俗文化之中。

俗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作为当代文化,俗文化较好地表达了大众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而同时,俗文化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因素,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不乏落后与消极因素的继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俗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不断受到批评,它成为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及社会文化或政治文化的重要补充。甚至在其影响下,政治文化中也时而渗入一些世俗化的倾向,这同样是当代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俗文化是对于人民大众基本文化娱乐需求的满足。

在一般的文化表达中,俗文化表现出突出的平易性、普适性、传承性等特点。正是由于俗文化的晓畅与易懂,使之便于流行和普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较快的传播,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俗文化易于表达和体现人民大众的利益和精神诉求,特别是对于一般属于草根阶层的大众,其精神意愿和价值理想在这些属于较低层面的具有浓郁娱乐特色的文化活动与制品中,更便于得到抒发和表现。

文化与艺术发展史表明,艺术除了精神表现和教化大众的功能以外,其最具基础价值的功能则在于娱乐;即使是精神表现与教化功能的实施,也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娱乐平台或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仅仅诉求和依赖于教化,不仅难以达到教化的目标,甚至还会导致观众的疏离。

文化与艺术产品的审美效应一般是通过作品对于人的感染、使人获得审美而实现的,同时也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结合有关。较多强调精神的审美,其作品的品位趋向于典雅艺术,但其艺术形态也不能缺失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较多注入心理的或生理的因素,其作品的品位则趋向于俗文化,但其产品也不能没有审美的精神因素。无论是审美的精神,还是生理的和心理的,都属于人的基本需求,生理或心理是审美的基础,审美是生理或心理的提升。作为艺术活动与接受,人们既不能单纯强调其精神的审美,如此,将会导致艺术活动的僵直与枯涩,以及艺术的模式化;也不能一味追求生理的和心理的,如此,将会导致艺术活动精神品位的丧失,致使艺术走向低下。

第二,俗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在艺术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俗文化同样也是增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构成。一方面,俗文化可以通过其流行的优势,达到广泛传播艺术成果的目的,其间既是对于产业增长的推进,同时也在传播与流行中,对大众予以精神的感染,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

由于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娱乐型需求属于其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偏于娱乐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要的份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可以引导人们接受趋于较高精神和审美含量的产品,但是,人们又很难勉强大众去欣赏其不愿接受的产品。承认俗文化占居艺术市场的主要份额及其主流位置,并非是主导地位,正是对其本来的客观地位的强调。真正在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只能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更多是以主旋律文化与典雅文化的样式来体现的。

其实,最为理想的艺术样态应是那些雅俗共赏的产品,它既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娱乐化元素。正是这样的产品,可能会得到比较理想的精神与市场的双重收获。但是,制作这样的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它虽是我们倡导的目标,但又很难要求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制作均能达到这样的品位。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要求更多文化产品的涌流,其间难以要求所有的艺术作品均能达到这一要求。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既要强调以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为基本目标,同时又注重不同品位文化制品的并行。不能因为主旋律艺术和典雅艺术可能市场效益不高而放弃对其创作和生产,也不能因为俗艺术品位相对偏低而放弃对其引导和扼制其发展。

第三,俗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与完善。

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一翼,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对于国家主流文化的完善与补充。世俗文化是平面化的,缺乏深度的,但有时却又可以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隐喻丰富的精神意蕴,积聚较大的文化力量。当主流文化不能充分满足大众需求时,俗文化的出现就会应运而生。正是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俗文化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有时,俗文化能够从事和完成一般高雅文化难以叙说的内涵。它可以立于社会和底层大众的角度,敏锐地捕捉社会各个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难以全面企及的层面与社会弊端,对社会不公、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进行深入的和形象的表现,并加以针砭,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导引下从不同侧面实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它可以对于社会一些处在边缘的现象,人们不易涉及的角落,以及普通人的心理进行表现,使之成为生活于下层民众甚或草根一族的人们的心声表达,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重要参照。

以俗文化为载体和平台,有时更具有特别的力量。一方面,它可以以其平直和晓畅的表达,起到雅文化不易发挥的作用,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同时由于俗文化的基本特性,既可以关注一点、不及其余,又可以将其表现披上一层嬉笑与调侃的外衣,甚至以山寨的方式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予以揭示。俗文化同样可以表现真理,但它可能是通过另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有时甚至将真理隐于嬉笑怒骂之中,即使出现些微偏误,或者过正的现象,也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宽容。

第四,俗文化也能实现与精英文化的交汇与互补。

俗文化与社会精英文化历来是可以互融与互补的,世俗文化将从精英文化中获取营养和有益的元素,同样,精英文化的发展,也会不断从大量世俗的草根的文化表现中获取有益的素养。它没有精英文化的严谨与缜密,但是它可以说出精英文化耻于表达的话语;它没有精英文化的细腻与深刻,但是它可以表达一般大众的意愿;它没有精英文化的恒久的生命力,但是它可以以其短暂的生命,赢得社会大众的欢迎。

世俗文化的流行,有时甚至可以得到精英文化的激赏,但也有时又会遭到精英们的痛斥。在通常,得到激赏,是因为二者在某些方面得以交汇,进入同一条河道;遭到痛斥,也无非是因为草根们的行为对于精英的价值理想乃至话语权形成冲击和破坏,致使一些精英们为了精神贵族的尊严和威权,不得不屈身与草根们计较。他们明知如此会带来自身尊严的损害,但是也不能不予以绞杀。殊不知,这样一来,人们对于世俗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反倒得以增进。俗文化为大众提供属于娱乐和消遣的元素,可以消除身心疲惫,有时则成为某种精神表达的替代,甚或山寨版文化,同样能够生成文化意味,表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其实,即使精英知识分子也需要俗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有时俗文化也不失为一种调味品。

俗文化也表现真情,表达真爱,甚至其真切的程度不亚于典雅文化,它没有典雅文化的铺设与繁缛,但更显示其真实与朴实,它没有典雅文化的深沉与含蓄,但也不乏热烈与真切。俗文化甚至不乏理性,它是将其理性表述融于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之中,在其充满娱乐色彩的活动中显现其精神意蕴的。

无可讳言,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第一,俗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颠覆性。

俗文化同样具有对于社会、历史与人生阐释的可能,但是由于其往往停留于表层化体现,很难承担对于人生与世界的深度阐释的责任。一般来讲,它一方面可以以其通俗晓畅的形式凸显出社会历史的某些真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娱乐的外表之下,深藏着一些隐喻的时隐时现的文化符号。尽管这样的文化表达是微弱的,有时甚至是不足道的,但是比起某些以行骗和煽惑为专长的虚假文化,俗文化又往往具有其真诚的一面。

然而,浅薄毕竟是俗文化的痼疾。有时俗文化以山寨的方式模拟与勾画出社会的某种缩影,其隐喻和凸显的社会含义不言而喻,但是由于长期停留于社会表层的生活与精神层面,因而难以把握社会与历史的深刻内涵与实质,其表现的力度显得孱弱,其层次显得浅薄。它在揭露虚伪和毒瘤、荡涤社会污浊的同时,也在损害着理性与科学,颠覆着人们积极和健康的价值观。正是这一方面,需要人们加以警惕。

第二,俗文化具有对主流文化的消解性,显露其揭示社会与历史内涵的浅陋。

俗文化并非不承担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责任。在其表现中,时常显示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遵从,自甘居于社会文化的底层。它通常是通过对于事物或情态的嬉笑怒骂与调侃讥讽,让人们体悟到某种文化的意味和内涵。有时也不乏对社会或人格弊端揭示的犀利和深刻,但是由于俗文化与一般理性和科学思维的疏离,通常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文化精神的指导,因而表现出思维的单薄与内涵的浅陋,难以承担对社会主流文化的高扬和对世界的理性思考。一些俗文化作品较多体现为对处在社会边缘人们生存状态的表层展现,以及人们自我个性的张扬与情感的宣泄,属于率性而为,缺乏全面的宏观的思考,因而会生成消极的意义,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第三,俗文化由于审美含量与精神含量匮乏,显现其文化品格的单薄。

由于俗文化以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为中心,因而在其文化表达与艺术形式表现等方面主要呈现为娱乐化元素的杂陈,以及生理与心理的袒露,而将精神内涵与审美的表达放在其次。正是由于娱乐性因素的过分渲染,消解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内容,不仅导致作品文化与精神内涵的单薄,同时致使作品在审美形式方面侧重于一般的满足,出现作品的表层化与单一性,难以形成丰富多元的审美层次和文化意象,更难以推向高远与深邃的审美意境。人们在一般俗文化中得到的大都属于短暂的当下的与表层的满足,掩卷沉思,便会发现其精神内涵与审美体验的收获偏少。

第四,俗文化因其与低俗文化的内在联系,易于滑入低俗的泥沼。

由俗文化滑入低俗文化是很难完全避免的现象,也正是在这一方面,经常提醒人们对于俗文化的警觉。低俗文化的影响之大、危害之烈是有目共睹的,它将导致文化的失范、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以致出现对于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俗文化与低俗文化之间没有一条鸿沟,在俗文化中时常出现低俗的因素可以说是比较正常的。对于十分凸现的低俗现象,人们大都具有共识,但对于一般性通俗和低俗元素的界定,有时比较清晰,有时并非十分清晰,甚至比较含混。这一方面是由于低俗与否,通常与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相联系,而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是可以变化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一些表现元素是否低俗,一方面需要放在一定的地域中来看待,又需要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来考量,不宜轻率做出结论。在当下,人们对一些文化现象或作品的评价产生争议,难以判定其是否属于通俗或低俗,往往与认知低俗文化的尺度与标准不同有关。

俗文化也是需要提升的,它会从各种文化属性中获取营养,从而使自身得到提升。对于俗文化既需要爱护,又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对于其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应当及时予以校正。俗文化具有社会存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人们可以对俗文化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或不屑一顾,但俗文化客观存在的积极作用又是无法消除的,它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客观性,是因为其存在难以为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其合理性,是因其存在表征出文化的多元与丰盛。对于俗文化的爱护,则在于这种文化在其主体方面表现出人们大众的心声,在其主导方面对于主流文化是补充而不是对抗,同时,俗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是社会大众心理的调节器,是大众心理的一种重要的宣泄方式和情绪转换的平台,因而具有存在的重要价值。

1.因势利导。即于社会大众的文化趣味引导应当因势利导,不能扭曲人们的意愿和趣味。文化是存在于人们大脑观念中的东西,对于文化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方式,可以矫正,一争高下,但不宜封杀。

2.以理服人。其理即科学的真理,以科学的严谨的理论思辨表达其理论的正确,而不是以权力压服。对于俗文化中的大量消极的元素,应当予以矫正和批评,而不是轻易的否定。予以矫正的方式应当以理服人,任何一种对于俗文化的轻率否定,都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3.循循善诱。即应当有充足的耐心,既要对于低俗的现象予以抵制,又应当对于大众中的一些低俗倾向加以耐心的说服。人们对于的娱乐要求不仅是大众的精神需求,而且是大众的文化权利,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不断加以提升。

4.促其转化。即通过对俗文化的提炼加工与改造,实现对于糟粕的剔除,以及对于其精华的肯定与高扬,促其向着积极与进步文化形态的转化。对于富有较高价值的俗文化作品,则应努力帮助其加工,向着具有更高审美含量的精品文化提升。

任何属于文化的层面的意识,均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它的出现以及存在方式,均是与一定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相联系,与社会的民族的民俗的活动相一致,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应当承认其存在的一般价值以及其合理性,亦即存在的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认真对待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存在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性意义。(责任编辑:帅慧芳)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Popular Culture

TIAN Chuan-liu

(School of Art and Culture, Shandong Arts Institute,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Popular culture and refined culture are opposite yet dependent upon each other. Popular cultur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bears certai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With its particular content and representational approach, popular culture gradually develops its own vivi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taste. Popular culture has a certain positive social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shortcoming and negative functio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guide popular culture to a right direction.

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a; Popular Cultu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Positive Meaning; Negative Function

上一篇:关于微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