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28 10:59:25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仅遵医嘱给两个疗程的常规治疗,训练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实施了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结果:经过语言康复训练的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总有效率100%。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早期的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语言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05

言语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患者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但对别人的语言能理解,对自己用错词也知道。因此,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以来,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43例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收治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79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理解力正常,药物治疗方法相同,严格除外球麻痹及其他与原发性构音障碍有关的疾病。用掷币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于发病后1周后进行1个疗程4周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病后健康教育。训练组43例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63岁;其中完全失语5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3例、中度15例、轻度0例。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平均65岁;其中完全失语6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0例、中度10例、轻度0例。由上述资料可见,两组情况大致相同,可比性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查方法及内容:⑴语失语症检查法及训练观察对象,制定如下检查内容:①表达:包括简单答话及表述。答话内容包括回答名子、年龄、职业、住址、家庭情况等,表达包括回答就诊的原因及让患者看一张图并描述图中的内容。检查时注意让患者自然、充分地表达,注意患者说话语量多少,是否费力,语调和发音是否正常,有无语法错误和是否能表达意思。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②复述:令患者重复检查所述内容,包括数字、字词、短句和长句,以常用词、句为主,包括单字和2~3字词、短句、长句超长复合句和无意义词组。要注意有无错语及错语的性质。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③呼名:让患者称实物、图片、颜色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还可以让患者列各,即记一分钟内说出某类物品的名称(如蔬菜、动物类等)的数量。④阅读:包括朗读及阅读理解。患者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或叙述中心内容。检查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在急性期)或精简内容或分多次测查。⑵时间:首次在患者入院后2~5天进行,即语言康复训练前,末次在1个疗程的语言训练结束时。

评估标准: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语言障碍分为3类:⑴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复述完全不能。⑵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和(或)复述有程度不同的障碍,依据其程度又可分为:①轻度:语量51~99字/分,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②中度:说话费力、含糊不清、短语句(<3个字)、语量少(<50字/分);可复述某些词组短句。③重度:患者仅能用同样的几个字回答任何问题;能复述部分字句。

训练方法:①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于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唇舌发出想要发的声音的完全失语、重度、中度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我们在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的发音作比较纠正。②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将日常生活用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盒式录音带,每面磁带有30分钟练习内容,每次练习2~3分钟间隔休息15秒。磁带配有背景音乐,起始处有一段鼓励、暗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录音。轻度、中度运动性失语患者即可通过录音机跟读语言训练磁带录音进行听说练习,改善发音。先易后难,一般先让患者练习A面(2个字的词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根据患者语言康复情况练习B面(句子)。每次练习30分钟,1次/日。③训练有关发音肌肉:运动性失语患者,特别是失语超过1个月,其发音有关的肌肉会有不同程度废用性萎缩,致使患者言语含糊不清。训练时,重点指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利用吸气、呼气、吹气及断发“a”音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利用各组合音反复训练发音。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舌尖舔两侧腮部黏膜)、鼓腮、磕瓜子、嚼口香糖等,以促进患者发音准确。④定期检查,强化弱点训练:每3天检查评估患者口语表达情况1次,并将评分用曲线描绘记录,充分肯定患者训练成绩。同时抓住发音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必要时由训练者对患者进行单独强化训练。如患者发含有声母“b、p”音的字困难,原因是口腔内气流不足,经反复训练患者鼓气动作,1天即见成效。

结 果

患者的依从性:训练组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掌握训练方法,按要求坚持进行练习训练,其中有8名患者未能坚持训练,患者的依从性87%。将不依从的8人剔除。

训练后两组失语情况比较:经过4周的训练后,训练组43名患者中,完全失语2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9例、中度11例、轻度18例,恢复至正常3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完全失语4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13例、中度15例、轻度4例,由此,观察到得病1周后即接受语言训练的患者较进行一般性的病后健康教育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失语程度对比,见表1。

讨 论

训练组未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前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失语程度无明显差别,训练后其失语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明显康复作用,且时间越早越好。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转归。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语言功能的重建。同时,语言训练时,口腔发音肌肉的运动也防止了舌、咽、喉部肌肉的萎缩,对已有言语肌肉萎缩的患者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言语训练的早期首先应与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并讲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使其有讲话的欲望,鼓励指导患者先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用写字、点头、手势、目光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感。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可利用视觉和听觉反馈来代偿其丧失的动觉反馈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缺乏正常肌肉动觉反馈的监控作用而不能随意地支配自己的唇舌发出所要发出的声音,利用视觉(看口形)和听觉(听声音)反馈来代偿,能使患者重新学会对言语肌肉的运动控制而发出正确的声音。

总之,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训练中激发并保持患者强烈的训练动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306.

2 关骅.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2005:52-56.

3 张通,李欣.卒中的运动功能恢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4):243.

4 邢会学,王尧,高国红.运动性失语症脑血栓患者的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5.

上一篇: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下一篇:乌头碱中毒1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