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临摹(二)

时间:2022-07-28 10:02:51

一、摹刻

(3)工具材料的准备。首先是印石,应选用印面大小与范印相等或大2―3毫米的浅色印石,以青田石或寿山石为好,质地太软的印石不宜作摹刻用石。石色浅,复印上的印稿易看清楚。将印面磨平,然后涂上少许合成胶水(即文具店所售办公胶水)并抹匀。胶水的作用一是使墨迹能粘于石面,二是保证墨迹遇水不渗化。胶水片刻便干燥,这没有关系。将印石准备好放在一旁备用。描印稿的纸可以用薄有光纸,笔用钢笔或小毛笔,相应地选用碳素墨水或磨得较浓的墨汁。此外,我们还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小镜子,照印在印面上的印稿用。厚玻璃板,约32开本书大小,用来衬垫描印稿透光。小灯泡,用来发光照映印章范本。复印纸或其他较结实的纸张,用来衬垫压磨印稿。1.8厘米的印石一方,顶部略圆,用来研磨。清水少许,用在过印稿上石时打湿印稿。

(4)描摹印稿。如果是单面印刷的范印,可以采用影描的方法。以有光纸蒙在范印上面,范印下垫一玻璃板,玻璃板两端支起。下置一小灯泡(最好为节能灯管,不发热),接通电源,范印清晰地显现出来,用笔描摹即可。如果是双面印刷的印谱,可以用复印机复印成单面,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操作。描摹的时候,白文印和朱文印方法不同,请注意二者的区别。白文印描摹留红,即把文字线条空出来,这样描摹得出的印稿类于书法中的双钩字帖。印面内比较大块的留红不必填实。比如汉印“窦绾”(图1)和它的双钩描摹稿(图2)。朱文印描摹文字线条与印边,描出的印稿基本上与原印类似。

一般而言,描摹的对象是印章中印泥钤出的部分,而不是空白部分。如果范印为细线条的白文印,也可以直接描其文字线条,比如汉印“刘说”(图3)和它的描摹稿(图4)。为了保证水印上石后印稿的清晰,印稿的墨要有一定的厚度,宜描两遍。

(5)水印上石。将描好的印稿面朝下覆盖于印石之上,印稿四周多余的纸折下,紧贴印石四个侧面以固定位置,然后用少许水打湿印稿纸并以手掌压平压实,使印稿平贴于印面之上。找一张复印纸叠三四层覆于其上,也折下四周勿使移动,随即用准备好的1.8厘米的印石顶部在纸上来回压磨,往复两遍立即揭起印稿纸,印稿便清晰地印于印石之上。这种方法就是水印上石法,操作得当的话,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在以后的创作中,尤其是创作比较精细的印章,也要用到这种方法。注意胶水的量,不要过多(揭不下纸)或过少(粘不住纸),操作几次即可掌握。将印石上的印稿通过小镜子的反射与原印对照,对失真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加以修补,直到满意。

(6)刻制。刻制的过程是篆刻中最关键的过程,也是锻炼刀法的过程。刻制下刀前要再仔细观察一下原印的线条形态,特别是线条的起收与转折处的特征。刻制时要选用合适的刀法。临摹汉印一般选择冲刀双刀刻法。除了正确的刀法之外,培养良好的用刀习惯也很重要,用刀要求精准,以刻为主,尽量少修饰,少复刀。要注意力量的灌注,这不仅指笔画粗时用力大些,更要留心用刀力度与线条质感的微妙关系,对行刀的深浅、平陡、快慢等对线条效果的影响细心体会。

(7)修改。篆刻不同于书法之处颇多,可以修改也是其中一点。篆刻的修改是创作过程中必须的一个程序,即使成名成家的印人也是这样,吴昌硕的印用过十几年后不满意仍要修改。将刻好的印章用小毛刷去石屑,并洗净印石用干布拭干,蘸印泥钤出印蜕,与原印进行比较。形态不准确的、力度弱的、刻制不到位的都要修改。修改时尽量用刻的手法,不用或少用刮、削等有损刀味的手法――这些刀法刻出的线条软弱。对印面有残损者可加以分析,属于为印章增色者可尝试以击、凿、磨等制作法表现出来。修改后再次铃出印蜕,不满意之处仍需要修改。对照、修改的过程是篆刻摹刻中一个重要的思考、提高的过程。摹刻是以神形毕肖为宗旨的,需要修改就说明在摹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的缘于技法不精熟,有的缘于对原印的技法判断产生了偏差,不论哪一种,都可以通过对比修改获得提高。

摹刻要严格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刻一方要有一步提高,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待续)

上一篇:再论书法教学与学生素质 下一篇:学习书法 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