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对媒体资源的集纳效应

时间:2022-07-28 07:47:40

网站对媒体资源的集纳效应

长期以来,人们对网站“炒作”新闻的能力过分夸大。其实网站只不过是一家新闻“超市”,在新闻信息的传播链条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其他媒体的“产品”进行集纳编排,然后售卖给网民,而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创造性阅读,通过网站后再度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网站再度将这些媒体的新闻信息纳入囊中,兜售给网民。如此循环往复,传统媒体成为辛勤劳作的新闻生产者,网站成为坐收渔利的新闻销售者,但这种销售行为往往被过分解读为生产。

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指出,商业网站等非新闻单位设立的网站没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只能编发其他新闻媒体所的新闻。而新闻单位附设的网站所的新闻也多数来自主流媒体等传统新闻媒体。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这些网站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集纳式编排方法。集纳本是报纸版面编排方法之一,特点是将多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相互补充、映衬、比较,从而在整体上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下面以颇受国内外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为样本,对网站集纳式编排的特点、方法和效果进行阐述。

一、海量信息的有机组合

在所有网站对该事件的报道中,网易由于获得了周正龙所拍摄的40张“虎照”而拔得头筹,该网站设立了总标题为《虎假人威,全程见证华南虎照事件》的新闻专题。从标题的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站的立场,专题中对各类信息的选择和安排都以此为依据。专题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信息流,填满了关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各种以图片、图像、音频和文字等形式出现的消息、访谈、评论、背景资料等信息。这些信息多数来自各类新闻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东方卫视、人民网、红网等媒体,当然也有部分以网易新闻编辑名义编发的类新闻信息,如网易编辑连线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德志、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慧建和“周老虎”原形年画生产厂商等音频信息及网易编辑在东莞找到第三幅虎年画等视频信息,而网易独家的40张“虎照”,无疑为该网站在新闻大战中敲响了得胜鼓。可见部分商业网站已经试图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争取主动权。

专题主页以板块的形式将各类信息组合起来,大板块镶套小板块。整个主页大致分为三大块:全程见证“华南虎照片”事件、关键字和新闻背景。在全程见证“华南虎照片”事件板块下面,又包括综合消息、全套照片、鉴定专版。各专版下设子栏目,如综合消息含:访谈、最新动态、事发地连线、图集、网友热议、分析评论、虎林外传、合作媒体报道、报料论坛。这些信息通过时间线、空间线、资料线、反应线和互动线等关系巧妙结合起来。在网易网站“华南虎照片”专题报道中,版面的主页基本上以标题或“摘要”形式呈现事件序列、背景序列和反应序列。事件序列――综合消息部分以时间线为横轴、空间线为纵轴,讲述了一个冲突不断、悬念丛生、看似没完没了的新闻故事,这个故事只有一个中心:虎照到底是真是假?“虎照风波”的源事件来自2007年10月12日各大媒体的消息:2007年10月2日,陕西农民周正龙自称拍摄到了华南虎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照片真假这一源事件,又触发出一系列事件。

二、媒体资源的二次爆发

媒体资源的聚合效应。大凡新闻事件发生之初,传统媒体的零星报道并不引人注目,往往是通过网站的再次传播才能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事态的发展,各类媒体在互联网上嗅到了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热度,并从网民提供的线索中进一步跟进,于是各类新闻信息滚雪球般出现。网站也随之感觉到几个简单的超链接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随即设立标题醒目的专题报道。来看看各大网站关于华南虎事件追踪报道的专题,网易:《虎假人威,全程见证华南虎照事件》;新浪网:《华南虎照疑云》;搜狐网:《真假华南虎》;人民网:《华南虎是否真的存在――真假照片始末追踪》;中华新闻网:《野生华南虎真假之谜》。这些专题以超链接的形式整合了大量媒体信息,原本离散的信息依照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打包陈列,产生了类似核聚变的传播效果,受众在互联网中遭遇信息密集阵轰炸,各类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信息流,让他们陷入感官震撼之中而不能自拔。

新闻角色的戏剧舞台。在“华南虎照片”事件报道中,各网站不约而同地采用故事化的编排手法,冲突和悬念贯穿始终。如前所述,专题的标题采用“疑云”、“始末追踪”、“真假之谜”等字眼,突出事件的悬念感。各专题刻意凸显事件中的两大冲突力量:“打虎派”“和“挺虎派”。如网易专题在“新闻主角”板块中,分别介绍了华南虎、“挺虎派”和“打虎派”。在事件序列和反应序列中,“打虎派”和“挺虎派”围绕虎照真假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吵不休。事件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悬念,不断有人试图解开这个悬念。于是在“最新动态”中,不断有关于该事件的最新报道,但是官方一直对“虎照”真假讳莫如深,这个悬念似乎成为了一个永远的省略号。另一方面,网友的创造力又为该事件增添了无穷的娱乐性。如在“华南虎PS大赛网友作品展”中,网友们制作了“宇航员在月球发现华南虎”,“陕西网友发现恐龙”,“云南网友拍到野生萨达姆”等PS图片,媒体报道与网友互动制造出某种黑色幽默,此时“虎照”事件已经超出了它的本来意义。

媒体评论的喧嚣集市。随着华南虎照真假之争的白热化,网络上各种评论的声音逐渐变得喧嚣起来。这些评论多数来自传统媒体或部分传统媒体附设的新闻网站,也有部分来自网民的个人博客。在网易华南虎专题“分析评论”中,有选择地转载了多方评论。如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员):《面对公众,政府无权保持沉默》(来源:《人民日报》);熊培云,《“周老虎”到了第几季?》(来源:星辰在线);连岳:《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原载《南方都市报》);童大焕:《周正龙向网易开价能否终结虎照之争》(原载《东方早报》)等8篇评论。而人民网似乎更加重视评论,在其专题报道的“各方热议”板块中,一口气刊载了28篇评论。

报道、分析、判断,网络新闻专题充分整合了各类媒体资源,盘活存量,实现了媒体资源的第二次爆发。

三、议程设置的权力漂移

新闻传播链条中的议程设置包括官方议程设置、媒体议程设置及民间议程设置。其中官方议程设置这一重任往往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承担。而民间议程设置如今终于找到了一条通达四方的渠道――网络新媒体。我们看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要通过媒体来实现他们的议程设置欲求。而媒体本身的议程设置来源,除来自官方和民间外,还有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来自其他媒体。从“华南虎照片”事件等所谓重大媒体事件的新闻报道案例中,我们发现,传统媒体似乎在议程设置中逐渐式微,而互联网大有风头日盛之势。

华南虎事件之初,是传统媒体为互联网设置议程。2007年10月12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部分媒体报道了陕西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自称拍摄到华南虎照片的消息。经互联网转载之后,有网民对照片的真假提出质疑。随后一些专家也在网络上通过论坛或博客发表看法。网友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很快成为传统媒体进一步报道的内容,此时,议程设置的主导权转到互联网。10月18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发言表示“以脑袋担保‘虎照’有假”,10月21日,照片拍摄者周正龙声明“以脑袋担保照片不假”。此事经传统媒体报道后,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民间因此形成了两大派别:打虎派和挺虎派,掀起了虎照真假之争的高潮。此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相互成为议程设置的源泉。除每日跟踪报道最新动态外,我们看到,在事件的几个“拐点”,往往伴随大量的媒体信息涌动而出。如2007年11月7日:法学硕士郝劲松周正龙,欲告“华南虎”拍摄者周正龙造假。11月9日:《科学》正式刊出华南虎争议照,疑其为“纸老虎”。11月16日:网友指证“周老虎”原形是一张年画。11月27日:40张数码照片公开,周正龙要找网易讨说法。12月2日:多方专家称虎照造假,律师称无法律效力。从传播链条看,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相互报料,但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新闻集纳功能,实时互动的民意传输,无处不在的民间报料,多媒体联动的传播手段,最终控制了整个事件的议程设置。

综上所述,互联网站对媒体资源进行集纳式编排后,拓展了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引起民间热议,经过网站反馈,反过来决定传统媒体的议程,从而使议程设置权从传统媒体“滑向”互联网。这实质上是民间议程设置的胜利,而官方在议程设置中再一次“失声”。在“华南虎照片”事件报道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体,议题似乎始终朝一边倒:“虎照”有假?但官方迟迟不肯对虎照真假采取实质性举动,试图通过“保护野生动物”的议程设置转移视线,但最终拗不过受众对“知情权”的执著,白白丧失了主动权。也许王清的评论文章道出了事件的本质:吾爱华南虎,吾更爱真理。

(作者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讲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应对西方电视模式输出的冲击 下一篇:网络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