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性质浅论

时间:2022-07-28 01:31:29

环境权性质浅论

环境权并不是一个从一开始便有的概念,只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意义,于是才被提出来的。对于环境权的研究必不可少的是厘清环境权的性质,而对于环境权性质之归属学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环境权环境利益性质应然实然

人类与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力度越来越强,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人类才慢慢认识到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于是,许多学者提出了环境权的概念,但是关于环境权性质问题,学界一直有着激烈的讨论。

一、环境权概述

环境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概念,而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中,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提出环境权应是“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着尊严与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的庄严责任”,该宣言对于环境权作出了经典的定义。

笔者认为,环境权应当理解为主体所享有的并为法律所确认的对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法定权利。这里的环境权必须是立法加以明确保护的权利,如果一国的立法中并未对公民的环境权作出明确的规定,那么环境权仅仅是停留在应然层面的畅想而已,此时的环境权只是某种环境的利益而非权利。此处所说的环境利益,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并与环境相关联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在环境权与环境利益的关系问题上,环境利益的范围要大于环境权的范围,只有经过环境相关的法律确认并保护的利益才能称之为环境权。

经过第一次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树立了对自然界的绝对权威并占据了主宰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变现为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如此的绝对优势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利用、征服、掠夺与破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由此带来了对环境权的呼唤与诉求。环境权因此受到重视并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对环境权性质的定位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权性质初探

(一)有关环境权性质的学说

关于环境权的性质的探讨,在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国学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关于环境权性质的观点,笔者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学说:

1、“公权力说”

该学说认为,环境问题侵害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权利,此时的环境权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而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的角色,有管理和维护公共事务的职能和责任。因此该学说认为,环境权是国家的一项公权力而提出“国家环境权”的主张。

2、“私权利说”

该学说认为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私权的范畴。公民是环境的直接享有者,国家只不过是环境的管理者。国家有权利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来保障公民的环境权,但并不表示环境权就是一项公权力,国家只是享有环境管理的权力并不等同于国家因此具有享有环境的权利。国家的“权力”与公民的“权利”是不同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权力”却不能放弃,因此他们主张“国家环境权”应当称之为“国家行政权”更为合理。

在具体的“私权说”的观点中对环境权的性质的理解又分为“人权说”、“人格权说”以及“财产权说”在内的几种不同的私权学说。

3、“复合说”

此学说认为环境权兼具公权和私权的双重属性。该学说从环境权的主体角度分析,认为环境权既是公民的环境权,也是国家的环境权。从其救济手段分析,认为环境权既可以公法的救济手段,也可以是私法的救济手段。

(二)、环境权性质的应然与实然状态

分析环境权的性质,应当区分环境权的应然与实然的维度。应然环境权研究的起点应当是环境保护的制度需求,实然环境权研究的依据应当是现有的国际和国内立法对环境权性质理论的回应。从应然出发,才能理清分析环境权性质的线索;立足实然,才能明确现有立法的缺失以及制度完善的方向,这是环境权性质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笔者认为,首先,环境权性质从其应然意义上判断,应当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首先,由于公民是环境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是环境权益的直接享有者,其理所应当的应当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予以保护。其次,根据“公共托管理论”的观点,环境权是全体公民所共同享有的,国家的环境管理的权利乃是公民赋予的,人民由于不能直接行使其环境权因此将其委托给政府管理。所以环境权从其实质上来说实乃公民的一项私权。

虽然明确了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私权性质,但仍不能完全说明环境权的性质,因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种类多种多样,如果只是简单的将环境权性质定义为一种私权未免有失偏颇。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环境权既是防御权利又是请求权利。防御权利是指公民的环境权具有排除国家行为非法侵犯的权利。请求权利即公民有权请求政府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加以管制的权利。

其次,从实然层面来看,由于环境权只有经过法律的确认,成为法定权利才能称为权利,所以公民享有环境权的基础在于其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环境权。若法律未做规定,则实质上属于公民的环境利益。此时,环境权性质的讨论便无从说起。因此,从实然层面来看,国家应当通过立法等形式确定公民享有环境权,将环境利益上升为环境权,将习惯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并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保护。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环境权性质的论述应当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来加以看待。在应然层面上,环境权当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属于私权利的范畴。具体来说该项基本权利还应当包括防御权利和请求权利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从实然层面上来看,由于环境权只有在法律明确保护的情形下才能称为环境权,否则只是作为一种环境利益。所以,从实践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立法中并未对公民的环境权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对我国公民环境利益的保护以及环境问题的治理是极为不利的,从应然意义上考虑建议我国立法中应尽快确定公民的环境权,将其作为法律权利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朱艳钦,刘标.试论公民环境权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64.

[2]谷德近.再论环境权的性质[J].社会科学,2009,(11).

上一篇:保险偿付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下一篇:教师睡眠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