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融资绩效分析

时间:2022-07-27 11:18:09

商业融资绩效分析

商业融资又称为商业信用融资,是利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进行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银行信用为主导的银行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单一,而以商业票据为代表的商业融资则发展缓慢。随着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1997年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颁布与执行,我国的商业融资才得以快速发展。

一、商业融资的种类

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具体方式,通常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等四种。

1、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最为普遍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它是企业在购买货物时暂时未付款而对卖方的欠款,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一种信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从赊购商品到支付货款有一段时间间隔,所以对赊购商品的企业来说,实际上等于获得一笔贷款,只是这笔贷款不是从银行获得的,而是从出售商品的企业那里获得的。

应付账款这种形式,按其是否负担代价可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免费信用是指购买货物的单位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由于购货单位在销货单位规定的折扣期内支付货款,这样企业没有因为享受信用而付出代价,即免费享受了信用。有代价信用是指购货单位放弃了现金折扣付出代价而取得的信用。展期信用是指购货单位在规定的信用期限满后推迟付款而强制取得的信用。这种信用的获得是一种违反常规的做法,它往往会损害企业的信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2、应付票据。它是指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一般分为商业承兑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两种。支付期限最长为九个月。应付票据有带息和不带息两种,不带息票据属于免费信用,带息票据成本往往也比同期银行借款成本低。

3、预收账款。它是指销货单位按照合同或协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的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它等于销货单位向购货单位先借了一笔款项,然后用货物抵偿。他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种免费信用形式。

4、企业之间资金借贷。这是一种广义的商业信用范畴,一般是在相互联系或有特殊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目前,这类资金借贷多采用信托方式来完成,即贷出资金的企业通过信托机构将资金贷给另一企业。

二、商业融资的特点

商业融资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融资活动,直接为商品流通服务。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融资成本低,简便易行。这种企业间信用融资方式与商品销售直接关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取得资金迅速及时,手续简单,融资成本一般仅限于为提供商业信用而增加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管理费用。与银行融资相比,无须向银行申请贷款手续,又不须经济担保,而且在时间上无须等待审批就可获得融资。

2、融资具有方向性。以商品垫支形式提供的商业信用,其需求者主要是商品的购买者,且一般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上的消费,或经营范围内的补充进货,因此这种信用只能由产品的生产者提供给产品的需求者,不能相反。在信用授受对象受到物资流转方向严格制约下,商业信用所活动的范围和灵活性受到限制。

3、融资规模和数量有限。由于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因此,它的规模和数量只能是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一定资金循环阶段的商品资金,即产成品和可以出售的半成品。也就是说,只能是对企业之间现有的资金进行再分配,不能在企业现有的资金以外获得新的补充资金。所以,商业信用融资发生的规模,其最大量为再生产过程中可能提供的商品资金。而且,从个别企业来看,他以赊销的方式出售的商品,并非是他的全部资金,只能是他暂时不用于再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资金,否则他自身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商业信用的融资规模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约束和限制,一般只适用于企业的短期融资。

4、融资能力和期限有限制。商业信用的授信双方必须彼此了解和信任,否则难以成立。另外,我国规定商业信用的付款期限一般为1~6个月,最长不能超过9个月。

三、商业信用融资绩效分析

商业信用融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商业信用的发展即可以改善扭曲的信用结构,可以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还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1、商业信用的发展,可以改善我国的信用结构。我国目前的信用结构特点是银行信用占据主要比例,商业信用比例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货币的数量扩张上和银行信用的过快发展上。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逐渐与银行信用结合,推动着资金融通的发展,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推动的作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的高级形式,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没有商业信用的银行信用的发展必然是扭曲的,目前的银行出现的货款质量低下,呆账、坏账不断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商业信用的不发达。因为,商业信用特点是比银行信用更具有约束力。没有商业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社会信誉观念,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金融效率。金融的宏观效率是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效率,它可以用货币量(通货量)与经济总量的比例来衡量。货币(通货量)与经济总量(GDP)的比重又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化的程度,所谓货币化则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及包括投入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以及这个比重变化的趋势。它反映了一个国家通货实现国民经济能力的大小。如1993年美国以3275亿美元实现了63779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期,我国却用5865亿人民币实现了3138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数据说明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不高,反映了宏观金融效率低下。发展商业信用是开拓银行非货币性负债业务,扩大社会资金来源中的非货币性比重,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环节。非货币负债性业务是指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各类基金、保单等金融工具,由于其流动性比银行存款弱得多,不形成直接的购买力,因而具有非货币性,属于银行的非货币性负债。银行不断提高非货币性金融工具的比重,少用扩张货币的办法来满足投资的需求,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增强了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宏观金融效率。

3、企业之间、企业商业之间“真实票据”和融通性商业票据的采用,可为企业多开一条融资渠道,还可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目前,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其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即国有企业对国有财政或国有银行的资金依赖,“拨改贷”以前,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收入,银行的职能是充当国家财政的出纳。目前,当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下降时,财政的功能已从过去的投资和生产性财政转为投资和非生产性的公益性财政,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的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简单地转移到国有银行,必然是银企信用关系的破坏性膨胀和信贷“软预算”约束机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的弊病有二:一是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降低资金运作效率;二是企业逃避债务现象严重,银行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贷款慎之又慎。1998年起银行出现了“惜贷”现象,贷款率首次出现下降,“储蓄的供给超过了需求”。这并不是真正的贷款需求不足,原因在于银行不敢冒险所为。在这种情况下,以商业票据为媒介的商业信用可解决企业部分资金供给不足问题。

对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而言,商业信用不仅能够促进商品销售,避免产品积压,进而使再生产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经济联系网络,发挥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作用。虽然商业信用有很多的好处,但企业在授信时必须考虑信用的期限以及现金折扣比例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信用的效益。

1、信用期限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销售量。若信用期限过短,缺乏吸引力,在竞争中起不到促销作用;而延长信用期限固然会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使企业销售利润及毛利增加,但延长信用期限就意味着延长了收款期限,从而增加了提供商业信用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合理的信用期限应是通过延长信用期限使企业取得的收益至少要大于这种延长而增加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及管理费用之和,即提供商业信用所增加的销售量要足以弥补提供商业信用所形成的成本。

2、是否提供现金折扣要视折扣成本和所取得的收益而定。提供商业信用的卖方,为了鼓励买方尽快付款,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减少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往往给予早日付款的客户价格优惠,即现金折扣。而提供现金折扣首先意味着企业要损失一部分销售收入,损失的这部分销售收入可视为企业提供现金折扣投资的成本,其效益表现为通过加速资金周转率,减少机会成本、管理费用及坏账损失。企业是否应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所带来的利益,即减少的机会成本、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之和,是否大于提供现金折扣所形成的成本,即损失的销售收入。若提供现金折扣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其成本,方案可行,否则,则方案不可行。■

上一篇:我国信托业发展 下一篇:也谈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