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7-27 10:37:2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释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从熟谙学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氛围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 主体地位 大学生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34

How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Sports

LIU Shanguo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Combining teaching practice, explain the attention of the student body position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sports in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from a familiar situ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for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democratic evaluation program discusse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 sports teaching reform; dominant positio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0 引言

季浏教授在体育新课改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强调了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才能激发、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①为此,其给高校体育工作很多启示。因为,大学生不等同于中小学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对教师课上的好与坏,满意不满意一般不表现在脸上,体育教师也不易观察,但在参与意识方面常会采取应付的态度,则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就明显低下。为此,在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学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1.1 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自2001年开始,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了,高校都纷纷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了新课改方面的培训,正如季教授所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走访调查发现,在落实环节上,部分高校,特别是公共体育课部,却“雷声大雨点小”,体育教学模式依然“涛声依旧”,一直还在沿袭着传统的体育教学套路,学生满意率低、课堂效率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办学的根本所在。为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体育新课改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2 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的又一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意义重大而且关键。为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用,还是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都要立足实际、从大学生的立场慎重考虑,贴近大专生的日常生活,为实现大学生的“三围健康观”服务。为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当前人文教育的回归,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1.3 是提高课堂教学率的重要举措

提高课堂教学率是体育教师上好每堂课的理想愿景。日常教学中,若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群体就会感受到有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依据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的霍桑效应原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会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完善学训任务,认真做好自己身为在读大学生的“份内该做之事”。若大学生能按要求认真完成学训任务,一方面不仅体现出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体育教师要认真领悟体育新课改精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与方法

2.1 精钻教材,熟谙学情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备课的环节上,一方面要精钻教材,结合时展的特征,将那些健身价值少,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脱节,需要专用场地,且不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与发展的体育项目,少选甚至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因为课改后的体育课要秉承“健康第一”的人文思想内核,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其次,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情,立足实际,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课间的分组练习时间,找大学生谈心、聊天,了解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与运动忌惮,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掌握大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师的满意情况、采纳大学生提出的“好的”意见或建议,然后调整自己的备课方向,扬长避短,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2.2 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改精神指出:“各地、各校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纲要与教学计划。”②为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了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参照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心理特征,整合教学内容,筛选出那些深受大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易开展、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体育教学内容。众所周知,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健身悦心,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专业的竞技运动员,所以可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据新课改精神大胆取舍,也可结合地域性特征,承传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等。

2.3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可以让大学生感觉新颖别致,既能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学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不断改革新教法,创造出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个性提供发展的空间。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既要要易难适度、也要贴近生活,使大学生乐学、活学,且学有所用。例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大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自我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再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培优和实现体育特长生的潜能。再如在课的结束部分,跟着韵律操或广场舞的伴奏音乐,师生一起做整理运动,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身心。在祥和、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做到以上几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以学生为中心,使大学生群体感悟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就能够享受到体育课带来的愉悦和欢畅。这样的体育课不仅实现体育的本质回归,同时也是大学生喜欢的、新课改所倡导的“快乐体育”。

2.4 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要实现和谐与民主,若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个动态过程就成了教师的单方表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收效可想而知。众人皆知,学生喜欢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轻松祥瑞的氛围中,大学生就会感觉心情畅缓、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听体育教师讲解、认真地看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从积极模仿到技术动作定型,从而汲得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为以后的生活与实践服务。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不到学习与运动带来的愉快和乐趣,试想一下,他们又怎么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呢?如果体育教师依然以灌输为主,将自己的意志完全强加于学生,强迫大学生进行体育学练,则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灌输,即使大学生表面不表示反抗,则这样的学习效果无疑是低下的,而且还不利于体育思想的渗透,因为被动的学习、消极的学习效果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为此,营造民主、宽松、活跃、愉快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重视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使大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有笑声、有汗水”,张扬个性、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③

2.5 完善教学评价方案

过去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对运动技能掌握方面的评价,把期末考试科目达到某一标准作为评价大学生体育一学年的最终成绩,评价方式也明显过于单一,调查显示,大学生满意率较低,因为其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中长跑为例,体质较好的大学生不用练习,就能达到要求,而体质较弱的大学生,付出较大的努力后,可能还是无法达标,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方法转变之时、教学评价的方案也必须进行调整与改进。因为新课改中体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鼓励促进步、以和谐促发展。故此,应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在评价的内容上除了权重理论知识、体能测试、运动技能外,还要考虑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评价方式上既要有体育教师的中肯评价,也要重视大学生的小组评价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重视的过程性评价,注意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体育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④

3 结语

自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但调查显示,部分学校,部分体育教师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接受新理念较慢,在新课改实施多年以来,依旧老生常谈、延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老师自身水平如何、教得如何,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此,体育教师应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要学好、悟透新课程标准,通过熟谙学情、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来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然后营造出和谐民主教学氛围,并完善教学评价方案,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动机,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取得理想成效。

注释

①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8-9.

②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6.7(4):76-79.

③ 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5):4-6.

④ 陈志伟.快乐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体育时空,2005.7(75):34-35.

上一篇: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课程... 下一篇:跟随教育发展 体现高中高效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