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7-27 02:52:34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09―0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初中几何“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培B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模拟”,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中的关键词

应用题中的关键词是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的依据,因此,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是解应用题的关键。而关键词属自然语言,它来自于生产、生活实际。由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多,造成对关键词理解的错误。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关键词的情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甲追上乙”中的关键词“追上”的理解,应该是:1.甲在乙的后面。2.甲的速度比乙快。3.通过一段时间,甲与乙“平齐”。4.由此得出在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中,甲与乙的行程上的数量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用两手分别握着两种不同颜色的粉笔模拟运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1.教师的手或身体会挡住学生的视线。2.用粉笔来代替运动的物体,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对某些学生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障碍。3.为提高模拟效果,教师常配上语言引导,“甲快乙慢”、“甲离乙越来越近”、“甲追上乙了”,这种语言引导不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在观察能力。用信息技术动画技术模拟“追上”,有以下优势:1.物体运动过程形象真切,学生在感情上容易接受。2.运动轨迹规范、清晰,色彩鲜艳,教师不会挡住学生的视线,视觉效果好。3.教师无需用语言引导,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次不成功,可以重复两次、三次。多次播放,强化事情发生的过程,从而发现“追上”的本质属性。这种“无声而有形”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观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 结合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网络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方式、内容都能够得以迅速进行共享,所以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概念以及例题中所提到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有效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时常下载一些数学问题的应用例子,以及学生们关注的一些数学竞赛等等。实践证明,适时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见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还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总之,要想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就需要教师完全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快捷性、清晰性、视听性等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上一篇:无内定位的小尺寸板外型尺寸精度改善研究 下一篇:用于精准测量和快速信号跟踪的高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