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时间:2022-07-27 12:50:29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激励、指导下,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乐于探究

建立互助互爱、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知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学习。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容易养成敢想、会想、敢说、敢问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可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有了保证。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中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他们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钻研、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要求。

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老师相机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2厘米,宽减少2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相比,结果还是一样大吗?”这一疑问,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争相回答,一部分学生只根据条件的表象,便认为是一样大。另一部分学生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一下又不知怎样才能说明,迫切想获知结果,而这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时机。教师引导他们举例说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结果。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地诱导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面积的计算,就理解得深透、掌握得牢固,这样做是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3、创设“评价”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创设“评价”情境,让学生自评、互评学习结果,大胆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在自评、互评中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经历“评价”的整个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引导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石,主动地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向,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自觉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

1、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的参与,还是在不同层次上的参与;是被动地参与,还是主动地参与;是外在形式上的参与,还是思维本质的参与。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绝不能让个别优等生唱主角,绝大多数学生当陪客。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倒数”,他出示“×( )= 7×( )= ×( )= 1”让学生填写,学生初次尝试感到困难时,由教师填,快速填完后,追问:“谁能出几道这类题,你随时出完,我都可以随时填完。”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十足地争着出起题来。结果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到很奇怪。接着让学生算一算来验证,再看一看、想一想,老师为什么填得那么快?全体学生马上动手动脑,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最后终于发现了每组数的乘积都等于1,老师总是把已知数的分子与分母位置调换后,填在括号里。这样,通过全员参与、主动探究,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并掌握了倒数的求法。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好动、喜欢摆弄小玩艺儿是儿童的天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抓住儿童这种心理和思维的特点,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实践、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通过动手实践、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使学习、理解知识的速度加快了,所学概念的印象加深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尊重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情境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课堂秩序,使学生的学习秩序井然,这样才能确保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地思考,深入地自主探索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点拨、激励,让学生顺利地探索,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必须适当“引导”,这样既可避免方向性的错误,及时将学生引回正路,又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也可与学生合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动手操作还是进行讨论,都需要有同伴合作交流。在同伴合作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加入进来,师生共同探讨、操作,或许这种普通的合作行为能给学生们带来提示,突破难题。教师充当合作者,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即可,不能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权利,从而不能更好地了解知识演变过程,更不能深刻的理解、记忆知识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真的“看”,自信的“说”,大胆的“猜”,活泼的“动”,勇敢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 下一篇:诱发高中学生思维 实现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