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老年贫困问题简析

时间:2022-07-27 05:23:28

英国老年贫困问题简析

摘要:英国的老年贫困问题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加重的态势,已成为其一大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老年贫困问题,更有效地防范与避免这类问题。

关键词:英国;老年贫困;老年救助;老年歧视

近年来,作为“福利国家”典型的英国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的同时,其老年贫困问题也日益加重,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不仅老年人深受困扰,普通大众也极为不满,惟恐自己将来也会面临“一个贫穷的老年”。

一、老年贫困现状

英国是世界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65岁以上人口达957万,占总人口的16%,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而16岁以下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0%,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了青少年。与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同样严重的老年贫困问题。今年7月,由布里斯托尔大学与专事老年人事务的全国性慈善组织――“援助老年人”共同进行了一项对老年人生存现状的全国性调查,揭露了这一问题的严峻程度。根据这项调查,全国有220万老年人受到了贫困问题的困扰,所占老年人口比例是所有欧盟国家中最高的,其中约110万人生活在政府确立的法定贫困线以下,即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的50%,这些人中的85%属于长期贫困者;另外约110万人的收入也仅比政府法定贫困线标准高出约10%,即只能获得社会平均收入的50%至60%,勉强越过了贫困线,但仍然随时面临着重返贫困的压力。调查指出,这些老年人过低的收入使其日常生活更像是一种折磨、一场战斗,而非人们惯常想象的放松与享受,自身的财政状况已成为英国老年人最为操心的问题之一。由“援助老年人”下属的一份老年刊物也于今年4月进行了一次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调查者中有35%的人最关心自己的收入状况,比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人高出一个百分点,同时51%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现在的收入状况使自己的生活存在困难,其中的28%认为自己的收入状况刚好能维持住生活,勉强站在了贫困线之上,另外23%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艰难,不得不尽量削减各种生活开销或依靠原先的储蓄过日子。

二、成因与启示

1.养老金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可行的”养老金制度之一,但近年来却是新旧问题缠身。如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偏低。据今年年初一项对3400人的调查显示,仅有4%的受访者认为依靠国家基本养老金可以生活得舒适,多达68%的受访者表示依靠国家基本养老金不能使他们过得宽松,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基本养老金;再如作为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也面临着发展危机。由于投资到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年金基金过多,随着资本市场的起伏波动,众多的企业年金计划陷入了赤字危机,全国的企业年金亏空达到了3000亿英镑,迫使众多企业对自己的年金计划进行改革,甚至停止了年金计划的执行,直接导致了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困窘。

养老金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维持基本生活、避免生活风险的最重要一环,对于拥有世界最庞大老年人口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我国而言更是如此。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体系依然面临着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等问题,59岁以下的职工中有1.96亿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计划,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23%左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个体业主及其从业者参保率较低;待遇方面,目前最突出的是占退休人口大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的问题。

2.个人储蓄未能起到应有的补充作用

在英国,自愿性个人储蓄一直是政府提倡的一种养老金选择方式,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设计出多种储蓄投资计划,民众可自由选择这些产品建立自己的私人养老金计划。但在实践中,这一计划开展得并不如人意。今年7月,由著名的金融服务公司――爱德华・琼斯公司进行了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30%的45至54岁的中年人和12%的55岁以上老年人没有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进行任何的储蓄。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就这些中老年人主观来讲,过去的社会环境、成长环境使他们认为国家会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个人无需操心太多,这可以说是英国原来的“福利国家”体制造成的后遗症之一;客观方面,对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建设社会缺乏足够的建议与引导,无法满足这些中老年人的储蓄投资要求,20世纪70、80年代主要问题是没有足够多的私人养老金计划选择方案,90年代后相关的教育咨询工作又没跟得上,各机构虽推出了不少私人养老金计划却重视不够,使民众对自身养老金体系进行规划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相比英国,我国的情况似乎不太令人担忧。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额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到今年4月时达到17万亿元,其中出自中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因素的占到很大一部分。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养老是仅次于子女教育的第二位储蓄目的,二者均超过受调查家庭的30%,目前的情形也与之类似,养老、子女教育、防病防灾等依然为民众所看重。

3.社会救助工作未能跟上社会经济的变化

根据“援助老年人”组织的调查研究,2007―2008年度全国用于老年人生活社会救助的资金为39亿英镑,仅占GDP的0.28%,在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50%的那110万贫困老年人中,仅有约15万人获得社会救助,所占比例仅13.6%,其余大部分人均未能享受到这一待遇,主要原因是不少老年人认为申领程序复杂、效率低下而不愿申请,或认为各种限制条件不切实际,如现行规定每周收入超过5英镑即不能再申请救助的条件便与实际状况脱节,将众多贫困老年人挡在了享受救助的门外。该组织表示,现行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果不做任何实质性改进,未来十年间的老年贫困程度即使没有大幅度恶化,至少也会保持在与目前相差无几的严重程度上。而事实上,英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让这本已滞后的救助体系变得非常脆弱。近年来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一般都保持在2%以上,去年12月为3%,今年3月达到3.1%,均高于政府设定的2%的目标,即使按照政府的标准计算,20年退休期内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也将贬值33%。因此在50岁以上的英国人中有90%对持续上涨的物价表示担忧,但同时又表示对此无能为力,通货膨胀令老年人的生活面临着更为暗淡的前景。

对我国而言,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力度同样需要加强。在完善养老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也要关注到那些没有被社会保险覆盖到的贫困人群。2001年至2004年,我国包括老年人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资金占GDP的比重不足0.2%,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1%,属于世界上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这一比例应当有相当的提升空间,而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2007年初以来通货膨胀加剧的状况,更使改进老年人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显现。因此,加快修正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提高对贫困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应是我们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紧迫任务。

4.英国社会的老年歧视、就业歧视等问题

与年青人相比,老年人在体力、脑力、创造性等方面处于较弱地位,使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处于不利位置,由此引发的年龄歧视正成为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相并列的英国社会几大不公平问题。2006年5月,由另一慈善组织“关怀老年人”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万名50至70岁的受调查者中65%计划在过了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具体原因除了40%的人表示继续工作能让自己保持有活力的心态、32%表示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外,有2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是出于经济收入方面的考虑;同时多达2/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与年龄歧视的斗争中做得不够,使他们在就业上遭到了不公正对待,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挫折感,不仅在经济收入上,而且还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该组织负责人指出,工作劳动权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成年人的最大权利,与性别、族群无关,也与年龄无关,政府对年龄歧视需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以此可有效缓解老年贫困的严峻形势。

对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11%的我国来说,维护老年人的相关权益,尊重老年人的劳动工作权,认识到终身工作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可自行放弃但不可限制或剥夺,提倡“老有所为”对防范老年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的“老有所为”主要指老年人在家庭里抚养子孙、维持家庭的稳定,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涵义更为广泛。在教育、科研、卫生、文化等行业提倡“老有所为”,对老年人个人来说可发挥余热、展现才干、体现自我价值,更顺畅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单位而言,老年人是一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可节约成本、扩大效益,为自身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赢得发展时间,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老年职业开发对缓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应该保护与鼓励老年人的就业权,制定老年人的就业政策法规,恰当地评价和利用老年人的才干和能力,为想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

作者单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Help The Aged. Meeting the challenge: defeating pensioner poverty [EB/OL.].www.省略.uk/NR/rdonlyres/meeting_the_challenge.pdf.

[2]Help The Aged. Government lethargy fuels ageism, says new research [EB/OL]. press.省略.uk/_press/Releases/_items/news_ageism_030907.htm.

[3]赵伟,孙智君等.中国居民储蓄高企的经济学分析[J].财政监督,2006,5:87-88.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 下一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