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时间:2022-07-27 02:27:00

培养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预习与复习的好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培养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接到一批新学生,我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这也是我几年工作下来积累的经验。

会听:要听进心里 ,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口算题,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此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不然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遇到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可自制课件、教具,提升学生“看”的兴趣。

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可以想。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

第一,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二,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说话,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三、会审题――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道新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像正式答案一样,一律整齐地写在练习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引导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四、会改错题――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此要求是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出的。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

五、增加知识量――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行为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使其爱上数学,终生受益。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初探 下一篇:色彩,让幼儿的生活更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