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7 02:15:32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原因,接着阐述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不利影响,最后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 对外升值 对内贬值 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趋势

自 2005 年7月 21 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

人民币汇率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则体现了人民币对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一方面对外升值,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却日趋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对内贬值呢?

二、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

(一)外升的原因

1.国际收支双顺差

我国国际收支除了 1998 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短暂的小幅逆差之外,基本保持双顺差状态。从汇率决定理论的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

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10多年高速增长的结果,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内在价值大大提升,积累了升值需求。一般而言,一个国家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未来经济就充满信心,也就愿意持有该国货币。这样就会增加对该国货币的大量需求,推动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对外升值。

3.升值预期加大

人民币兑美元的预期升值,引来许多国外“游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保值套利活动,大大增加了货币供给。人民币的升值,采取的是逐步升值的办法,这样虽然一方面可以延缓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国内企业的冲击,维持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但出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下的外汇套利以及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资产重估等方面考虑,外部资金正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在外汇市场上更加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和对人民币的需求,促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二)内贬的原因

1.货币供应量大

近几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 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央行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试图用增加人民币发行量来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主要在国内流通,这会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动通货膨胀。

2.外汇储备过多

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引来通货膨胀。具体来看,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必然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随着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就会给货币政策带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民币对内贬值。

3.输入性通货膨胀

为缓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美联储多次降息甚至实行零利率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对中国构成“输入性通胀”的威胁。

三、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不利影响

(一)推高资产价格,埋下全面通胀隐患

人民币对外升值,必将引入更多的国际游资。一方面,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和房市进行投机,使国内的股市和房产的价格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游资的进入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的过剩又会反过来助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及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

(二)降低出口商品竞争力

人民币不断升值也即是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不断提高,会造成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相应上升,商品竞争力随之下降。换句话说,同样多的外国货币只能买到越来越少的中国出口商品,而同样多的人民币能买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同时,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出口商品的成本也将逐步上升,这也会降低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内需下降

我国大多数的居民收入来源主要是货币性工资,而少数富人却拥有大量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货膨胀使得大多数民众的财富减少,于是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支出必然会被压缩;与此同时,富裕阶层的财富虽然增加,但是这部分人的消费结构近年来早已发生变化,其财富增加导致的是对奢侈品消费的增加,加之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导致进口品相对便宜,这部分由于财富增加引致的消费必然会转移到进口品上,从而造成内需不断下降。

四、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一国难以执行其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所以各国要想应对通货膨胀问题,还是要采取联合行动,通过共同加息等方式来收紧货币政策,克制通胀。我国也应当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发达国家金融当局的沟通和合作,构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及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机制,增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

(二)增加商品供应

目前我国国内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一些上游产品的供应不足,这看似是偶然,其实是必然。如果不加以注意,今后出现其他某种农产品或原材料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胀。所以,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国内市场粮食、猪肉等食品的供应;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商品的自给率。

(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价格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控制贷款规模、丰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协调配合实现对物价水平的有效控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不能只注重数量型工具,应当采用数量和价格工具相结合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以便提升调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商敏肖.浅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J].中国证券期货,2013(7).

[2]贺根庆,王国瑞.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的再认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2).

[3]阿茹娜.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分析[J].北方经济,2008(24).

上一篇:大学生海淘消费行为研究 下一篇:浅议财务预算对基建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