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时间:2022-07-27 01:56:51

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59味,使用频次2842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3.63%;其中药味以辛、甘、苦为主,累积频率达88.19%;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1.71%;归经以肝、脾为主,累积频率达45.73%。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侵袭,瘀血阻滞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当归、白芍、甘草、黄芪等)、活血化瘀药(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等)、解表药(葛根、桂枝、羌活、防风等)、祛风湿药(威灵仙、木瓜、秦艽等)运用最多。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治疗;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91-02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是以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衰变引起的椎间孔狭窄或侧后方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1]所产生以颈、肩、臂呈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为主症的一系列症状,若局部因长期压迫或刺激,出现水肿、充血并继发炎症反应,则会出现剧烈疼痛[2]。经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0%~60%[3],已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本病因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气血瘀滞,造成经络阻滞不通,随之出现以“不通则痛”为病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研究着重于报道CSR中医用药的文献收集、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索中药治疗CSR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出在2006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发表的以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CSR治疗临床文献。⑴纳入标准:有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涉及处方用药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专家经验、病历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试验、专方专药等。文献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如为《方剂学》中所载方剂则需有明确的方名及加减。⑵排除标准:① 中西医结合治疗者;② 综述性文献;③ 个案报道文献;④ 确认为是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l篇;⑤ 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面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⑥ 动物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文献;⑦ 中药内服治疗本病3O例以下。⑶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① 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CSA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② 采用SPSS l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通过全文阅读,参照纳人标准和排除标准,从5444篇论文筛选后,共收纳的合格文献268篇文献。

2.2 文献中使用中药规律

2.2.1 常用中药使用情况 268篇文献常用中药使用以治疗CSR 的中药共计159味,共使用频次2842味次。其中使用频次超过30以上的有29味中药,共使用2052次。使用频次超过50以上的中药有14味,共使用1443次,累积频率71.7%。使用频次照过1O0以上的中药,共6味,共使用891次。累积频率44.28 % (见表1)。所用主要药物种类依次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4类药累积频率达83.63% (见表2)。

2.2.2 常用中药性味使用情况 对159味中药性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味以辛、甘、苦为主,累积频率为88.19%;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为91.71%,见表3。

2.2.3 药物的归经情况 归经以肝、脾、心为主,累积频率为58.94%,见表4。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颈肩痛”、“骨痹”等范畴 [4]。从中医理论来讲,颈椎病的形成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由于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寒凝经络,导致手臂疼痛;二是由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脉失养,经脉不畅而发病[5],故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阐述了本病的病机为风湿痹阻、气滞血瘀。从表1和表2中分析发现,治疗CSR的中药应用范围甚广,临床以补益药(当归、白芍、甘草、黄芪等)、活血化瘀药(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等)、解表药(葛根、桂枝、羌活、防风等)、祛风湿药(威灵仙、木瓜、秦艽等)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3.63%。由此证实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使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极易发生退行性改变。这与中医对CSR病机的认识相符,《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标实是以慢性劳损或外邪侵袭,最终都将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出现的颈、肩、臂疼痛与麻木为主,或伴有颈部活动受限或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证治准绳》云:“有风,有寒,有湿,有闪挫,有瘀血气滞”。《素问・痹论篇》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认为CSR的病机属“血瘀”之畴,故活血化瘀药占临床治疗本病的23.23%。因本病多由风寒湿从外侵袭而入,以致气血痹阻而发,故临床治疗本病用解表药占20.72%,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风寒,行气活血之功,故辛味药占临床治疗本病的34.47%。而甘味药占临床治疗本病的28.49%,甘不但能补能缓,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之功,且与辛味配伍“辛甘化阳”,辅以祛实邪,通经络之效。从表4归经分析中发现,肝经药物频次最高。肝藏血,合筋膜,《灵枢・九针篇》说:“肝主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经研究显示,针对肝肾亏虚,筋失所养所致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均采用补肝、护肝方法来治疗[6]。脾经药物频次位居第二,脾主肌肉、四肢。《灵枢・痈疽》日:“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脾为后天之本,全身营养代谢有赖于脾的运化供应,与治疗本病病机相符,重在补益气血之源。

综上可见,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侵袭及瘀血阻滞,或伴慢性劳损、外伤为标。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5.

[2] 孙宇.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38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1.

[4]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 184

[5] 杨富坤,任丰河.七厘散加六味地黄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4例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4):448―449.

[6] 郑磊.补肝肾强筋骨作用机制的探讨[J].河南中医,1998,18(4):201―203

上一篇:152例无保护会阴分娩产妇会阴裂伤状况的探讨 下一篇: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