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报纸的全球视野

时间:2022-07-26 02:30:35

区域报纸的全球视野

地方报纸特别是地方党报怎样刊发时事新闻,刊发什么样的时事新闻,一直是地方党报的重要话题。用好时事新闻,扩展与充实地方党报的新闻信息,有利于地方党报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一、思考与实践中的地方党报时事新闻

1 时事新闻是地方党报阅读的亮点之一。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区域性的。报身边事、道耳边声――接近性,是地方党报首要的阅读亮点。地方党报是以与读者之间的接近性而见长的,但是。仅仅有接近性是不够的。我们在随州日报的办报实践中发现,报纸出来的当日,读者搜索的眼光不仅奔向一版二版等本土新闻版,还梭巡在国内国际时事新闻版上。人们阅读的兴奋点――议论的热点,不仅有本土的,还有国内国外的。读者需要“本土”,也需要拓展――了解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很好理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地方党报的读者眼光远了。心胸广了,信息需求的欲望膨胀了。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党报的时事新闻版成了新的阅读亮点。认真编选国内国际时事新闻,办好时事新闻版,与读者在新闻信息的供需上形成新的契合,是读者的需要。也是办报人的责任。在这种契合中,读者的眼睛变亮了,耳朵变长了,地球变小了。读者收获的是生活的充实、心胸的宽阔、资讯的丰富与扩展,报纸收获的是读者的喜爱与依赖、发行的巩固与拓展。

2 时事新闻是地方党报的缺憾之一。

地方党报的读者渐渐地喜欢上了时事新闻,像关注本地新闻一样关注时事新闻。这时。人们发现了目前部分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的缺憾。

一是时事新闻缺少固定的“蜗居”之地。

目前,一部分地市党报的时事新闻做到了“三有”,即有规矩、有编辑、有版面;还有部分地市党报的时事新闻处于“游击队”状态,时事新闻缺少固定的版面,没有规划的“蜗居”之地,它们或者与其他专版共用同一位置,或者与广告共用同一版位。某天出某天不出,某天多某天少。不固定、无规律,弄得读者很无奈。

二是时事新闻短缺鲜活之物。

新闻的鲜活之物,无论本土还是国际,读者总是喜欢的。

地方党报的本土新闻。改革政务报道、扩展经济报道、关注民生报道,是年年讲年年新的话题。此类新闻改革任重道远,正在逐步推进。

现在,办报人和读报人都喜欢时事新闻、重视时事新闻,每天期待时事新闻。这一喜欢、一重视、一期待,细细研读,发现时事新闻的内容存在结构性的缺憾。

从夜班选用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的实际情况看,每天200多条稿件。按说选用绰绰有余,应该是得心应手,但有些时候却感到合用的不很多。大体上时事新闻的国内部分有“三多三少”的状况:即会议报道多、一般工作报道多、事故报道多(也是一种进步),而鲜活的基层报道、民生报道和有引导有借鉴意义的经济报道较少。时事新闻的国际部分,地市党报感觉也存在“多”与“少”的结构性矛盾,即战争报道多、灾难报道多,有些战争如前两年的伊拉克战争,几乎琐细到每日的伤亡,但缺少分析性报道。让读者天天做加法,死人死到多少个了,意义不大。国际新闻中民生报道、风情报道、经济典型报道,一直是时事编选中的“缺门”。

3 时事新闻发稿节奏慢。

地市党报时事新闻获取的渠道是稳固的,也是单一的。新华社是地市报时事新闻稳固的支持者,广大地市报用户怀有深深的谢意。

在多数情况下,新华社向地市报供采用新闻是及时的。只是少数时候。如重大新闻、突发新闻、事件新闻。往往发得慢,节奏迟缓。如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综合新闻、2009年国庆阅兵的综合新闻等。这些新闻是万民期待的大事,是地市报当晚必发的稿件,但直到23时仍不见新华社发稿。而此时央视早已播出;同为通讯社,中国新闻社的稿子已发。各报急等稿件上版,可新华社的稿子就是来不了。望眼欲穿中,一遍遍地电话询问新华社总社,有关部室的回答是“在路上……”作为同行。我们可以想象新华社“在路上”的辛苦。但关键时候,无数报纸为等一条稿子,延长夜班数小时。夜班的超时。意味着发行的误点。

二、期望中的地方党报时事新闻

1 给我一个“鲜活的地球”:期待时事新闻视野宽阔。

时事,时下之事,内容应该是丰富而广阔的。地市报的读者既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柴米油盐。现在是国家大事报的多。失之空泛,而柴米油盐又往往被概念化,读者不得要领。

根据基层干部、公职人员为主体的地市报读者群体的要求,国内时事新闻要多一点经济,多一点民生,多一点具体生动的东西。

国际时事新闻要走出窄胡同,面向大世界,多一点经济活动、生活状态的报道,多一点经济运行层面的描述,多一点各国民俗风情、地理人文的考察。多一点人类共同关注的东西,以便我们的读者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世界,尽可能从中汲取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以加强我们自己。至于战争、灾难,当然是要报的,这也是我们的读者全面准确了解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世情”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采还是编,都应该有所改进,多一点宏观,多一点分析,多一点观察,少一点琐细的战报。

2 增强用户观念,加快发稿节奏。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既是新闻机构,也是地市报用户的“供稿商”。供稿要有用户观念。地市报采用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全天都在选编之中。根据报纸24小时的有限生产周期,报纸用稿有一个截稿时间。通常地市报在早晨4点开始进入发行渠道。印制时间一般需4小时(含制版、上机、印刷),稿件编辑、版面安排2小时,倒推截稿时间一般应在23时左右,个别最晚24时。新华社发稿应尊重报纸用户的生产制作规律。尊重用户,也是尊重自己。少数时候,特别稿件延时到O点以后,甚至早晨三四时,报纸投送必定误时。因稿件晚发而导致报纸发行迟缓。通讯社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地市党报希望时事新闻的供稿单位能及时发稿,滚动发稿,确定科学合理的截稿时间,不出现“在路上”的误时状况,以支持地市报用好时事新闻,发好时事新闻。

3 改进编发,为读者筹划精美的“时事新闻套餐”。

时事新闻是地市报的“亮点”,也是“精编点”。地市报版面有限,安排给时事新闻的版面,目前多为半个版到1个版,很少能安排两个版的。另一方面。新华社播发的时事新闻,量是很大的,地市报专线每日也有200多条。在大数量的时事新闻稿件中,怎样选取地市报读者所“急需~必须”的稿件,怎样为自己的读者群做好“时事新闻”信息大餐,地市报的总编和时事编辑是应该认真斟酌的。《随州日报》坚持每日至少一个对开版的时事新闻,在编辑实践中悟出了一些道道。

一是通读精选。

时事编辑是大量时事新闻的第一读者,值班总编是时事新闻的把关读

者。《随州日报》的订户主要是党政机关干部、基层干部、教师、医生、工商企业主、有眼界的农民。这些人对国内国外的信息需求,是全方位的,也是有侧重的:对国际政经走向的了解既是粗线条的,也需要个案的细致入微。根据读者的需求,《随州日报》对时事新闻选稿的思路是:重政策、重走向、重典型个案,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等广泛涉猎,尤其注重反映政治走向、经济趋势和新鲜事物。受到读者首肯。

二是研读精编。

对当日时事新闻浏览初选后,对准备选用的时事新闻稿要细细研读,弄明白。所谓明白,就是要明白它的来龙去脉,理解它的含意和倾向性。

在细细研读的基础上,对稿件要精编细斟。

时事新闻是新华社的,地市报不是消息源,不是作者,一般来说,是可删不可增。删,是为了简明;删,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删,也是为了节省版面,登更多的内容。当然,删也要得当。不能伤筋动骨,不能改变原意,有时甚至要珍惜一些可贵的细节。对时事新闻,仅仅一个“删”字是片面的,还要综合运用多种编辑手段,如合并、调整、链接、制题,力求时事新闻清晰明了,知来龙,晓去脉,好读,好理解。一些重大新闻,新华社的发稿标题需再加工。其中的一些重要会议、会谈,可提炼内容制作副题或阅读提示,帮助读者一目了然。

三是记好时事档案。

时事档案,新华社是记得好的,平时有应用,年度有册子。但地市报不能等新华社的年度册子,等来了,则又是一年了。地市报的时事编辑,要分类记好时事新闻中某些动态新闻的进展档案。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新华社几乎天天发,类似“战报”。《随州日报》在编辑实践中认为,对于地市报来说,没必要天天发这些战争与冲突的“进度”。而应该做一些综合,一个时段发有新动向的东西。而那些“进度”,可由时事编辑列入档案备查备用。再如国内的大事件、新事件,时事档案可记录缘起、时间等内容以备用。

四是充分利用版面语言。

时事新闻内容繁杂。在版面上可以分大块分区安排,也可打通安排。时事新闻不是本土新闻,较少受“本土意志”牵制,可以较多地考虑新闻元素,按新闻价值及其关注度、影响度分别安排版面位置,大小多少,上下来去’,或文或图或图文并举。做到眉目清晰,重点惹眼,赏心悦目。当读者捧读我们的时事新闻时,有会意、有传讲、有讨论、有赞赏时,那应该是对办报人操持“时事新闻”信息大餐的最好奖赏。

上一篇:打造年度新闻盘点大餐 下一篇:中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品牌建设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