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子宫肌瘤46例分析

时间:2022-07-26 11:57:31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46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64-01

【摘要】 :目的:探讨怎样提高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术前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者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5.7%,误诊2例,占4.3%。结论:对典型的超声图象与临床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为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依据临床表现和肿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为了提高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我们对2011年5月~2012年2月经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且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的46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年龄26~53岁,平均44岁,均为已婚妇女。其中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且伴不规则阴道流血 1年~ 5年者 36例 ,痛经3例 ,下腹胀痛不适 3个月~ 1年者5例 ,阴道异常分泌物 3个月者 2例。浆膜下肌瘤8例,壁间肌瘤32例,粘膜下肌瘤4例,混合型肌瘤2例。

1.2 方法 采用东软flying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gk8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壁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常规膀胱中度充盈,经腹部多切面探测子宫切面大小、形态,仔细观察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回声特点等一般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肌瘤内部和周边血流情况并详细记录,部分月经期病人经后再次复查确诊。

2 结果

46例患者术前经超声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肌瘤 ,其图像显示子宫形态失常,呈局限性隆起、体积增大,子宫肌壁间见低回声、强回声或等回声块状影者 29例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而前后壁回声不均匀 ,见7mm-18mm大小结节状回声者 11例 ;子宫大小正常 ,内膜增厚,呈团状强回声者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依据子宫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肌瘤数目的多少及有无并发症等,超声图像上可见,子宫体积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形态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型。子宫肌瘤回声可见低回声型、强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肌瘤回声较子宫肌层回声弱,呈实质性回声;强回声型可见肌瘤回声较子宫肌层回声强,瘤体周围有低回声环;混合回声型多见于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界面模糊,瘤体回声强弱不等,瘤体深部回声减弱或衰减呈不均质。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因为雌激素水平增高致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大多数妇女绝经后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可随之缩小。好发于40以上的中年妇女,常见年龄35-45岁,可生长于子宫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肌壁间肌瘤最多,可单发或多发,一般为球形实质性肿瘤。临床上按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①黏膜下肌瘤:肌瘤突入子宫腔内,表面由子宫粘膜覆盖;②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由肌层包绕;③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宫腔表面,由子宫浆膜层覆盖。浆膜下肌瘤若向阔韧带内生长,称为阔韧带内肌瘤。④子宫峡部肌瘤:肌瘤生长于子宫峡部[1]。

本组46例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中,40~50岁的37例占80.4%,其中肌壁间肌瘤30例,占81.0%。临床表现与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及多少有关,主要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子宫出血表现;较大的肌瘤可伴有下腹坠胀不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便秘等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合并感染时可伴有脓血性白带增多、腹痛及不孕等;瘤蒂较长的浆膜下肌瘤易发生扭转,可出现急性腹痛,要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鉴别。

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因肌瘤的大小、多少、生长部位以及是否变性等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表现为子宫形态失常、边缘突起、体积增大、子宫壁回声强弱不等、内膜线偏移、宫外肿块等声像图改变,瘤体内部的回声可有低回声、等回声、稍强回声等,其回声可均匀也可杂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瘤体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有时瘤体内部也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子宫极度后倾后屈者经腹部探查时,后屈的宫体极易误认为是后壁肌瘤,应注意以免误诊。部分有剖宫产史的患者,膀胱往往因术后切口与后壁粘连而充盈不佳,在声像图上较小的肌瘤容易漏诊,由于切口与充盈膀胱后壁的粘连而子宫峡部被向上提起,宫颈被牵拉而显得狭长,宫体和宫底显示不佳所致。

本组46例患者术前诊断粘膜下肌瘤术前诊断4例,术后病检证实3例,诊断符合率75%;肌壁间肌瘤32例,术后病检证实32例,诊断符合率100%;浆膜下肌瘤术前诊断8例,术后病检证实7例,诊断符合率87.5%;混合型子宫肌瘤术前原因:声像图上部分突出于子宫腔表面的团块似为浆膜下肌瘤,但病检归为肌壁间肌瘤,有时易将宫腔内血块诊断为粘膜下肌瘤,造成误诊。诊断2例,术后病检证实2例,诊断符合率100%。除肌壁间肌瘤和混合型肌瘤诊断相符外,余均有一定的差异。我科曾遇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病人,经期超声发现子宫增大,约9.6mm×7.7mm×6.3mm,宫腔内有一3.6mm×2.8mm强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腔内无液性暗区,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在抗炎、止血治疗3天后复查,子宫约8.1mm×6.6mm×5.4mm,宫腔内团块消失,此病人将宫腔内血块误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多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尤其是伴有血块的病人,若在经期行超声检查,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经期过后,子宫则稍有缩小。因此,在诊断子宫肌瘤,特别是粘膜下肌瘤时应仔细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病史、体征综合分析,若遇月经期患者最好在经期过后复查,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金莲;B超诊断膀胱肿瘤[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08期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49.

[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5-627.

上一篇:磺胺甲恶唑在微生物检验中的计数方法学验证 下一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