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鲈鱼

时间:2022-07-26 11:06:52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字希文,江苏苏州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至今为人们赞颂。范氏出身贫苦,自幼刻苦读书,考中进士之后做过副宰相等职。他一生为官清廉,主张改革政治,清除宦官,抵抗异族侵扰,建议朝廷和地方官吏广开言路以才取人并对人民轻徭薄赋,著有《范文正公集》一书。他是宋代早期杰出的诗人和有名的散文学者和美食家。

“江上渔者”,是诗人指的在河上打鱼的渔户。渔者,指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江上往来人”一句,是说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不过这里是范仲淹单指来买好吃的鱼的有钱人。

鲈鱼是生活在近海里的一种鱼类,有时候也游到淡水区域里来觅食,它们常在早春时节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地段产卵。鲈鱼生长较快,且个体肥大,常被黄浦江一带的上海渔民们捕来当美食。

诗中的“一叶舟”,说的是像一片树叶那么小,在河水上轻飘浪荡的小船。“出没”二字胜千语,简明地刻画出渔民劳动的艰险:小船在风浪里隐隐约约,忽上忽下,翻跃似蝴蝶和蝙蝠一般,令人触目惊心。

诗人愤慨地责问:“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出没,让人看起来心惊肉跳,你们这些在江岸上争买鲈鱼的有钱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知不知这鲈鱼是怎样来的吗?渔夫在这惊涛骇浪里拼搏,打鲈鱼上岸要担多大的风险啊!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一点活命的钱;正如同唐代诗人李绅说的那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下河捞鲈鱼,不仅要承受划浆拉网的劳累,而且还要经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江上渔者》一诗通俗典雅,激昂精辟,通过一幅清新动人的渔家江上打鱼图,活生生地描绘出渔者打鱼的艰辛、勤劳和勇敢,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读来催人泪下,感叹万千,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上海松江县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此地的松江鲈鱼个大肥美,肉嫩味鲜。明代有名的《三言》作者冯梦龙品鲈鱼成癖,小说中写食鲈鱼的文章和诗词很多,因为他曾在上海做过县令,所以对鲈鱼有深厚的情感。

明朝还有一名大名鼎鼎以写《三国演义》名噪后世的美食家罗贯中,他在书中就有左慈掷杯戏曹操,固执地申明说松江鲈鱼最美的老龙门阵。有一年冬天曹操驻许昌大宴群僚,谋士左慈因迟到被大家罚酒,吃剩鱼,左慈心头不满,执意说:“中原的鱼腥,味无松江鲈鱼美。”曹操大笑:“左君差矣!中原自古是鱼米乡,豫菜闻名天下,这盘煎扒青鱼头尾这么可口,你还嫌味道不好。许昌离松江千里之遥,谁去取得来呢?”左慈掷去酒盏大叫:“这有何难哉?我取竿与大王钓来。”说罢果真用竿在宴前池中钓上十几条活泼乱蹦的鲈鱼上来。

曹操急忙说:“且慢!我这池中本来就养有鲈鱼,何劳你钓?”左慈说:“丞相且看!中原鲈鱼仅只二腮,松江鲈鱼都是四腮,不信大家来验证。”众官来看果然如此。曹操笑他不会烹制鱼菜,左慈将鱼提去厨下弄些佐料烹好端上来,众臣一尝无不赞美,曹操也点头叹服。从此松江鲈鱼名噪江南,无人不晓。尽管这个故事不免有点荒诞,但松江鲈鱼的确味美无比受世人称赞。

松江鲈鱼与太湖银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同为我国四大名鱼,名扬天下,松江野秀桥饭店曾一度以四腮鲈鱼等名扬四方。现在到上海来旅游的人们,到处都可以品尝到清蒸鲈鱼、红烧鲈鱼、清炖鲈鱼汤、鲈鱼羹、鲈鱼肉丸等佳肴美味,此菜可称是海鱼菜中的一绝。

俗话说:“鲢鱼头,鲤鱼尾,甲鱼美肉在肚里。”而松江鲈鱼的两颊肉和鱼肝味更鲜美。松江鲈鱼的吃法多种多样,大致有红烧、清烩、粉蒸、清蒸、制鱼羹等方法。节假日中做一道松江鲈鱼以饷宾客,可博众人的喝采。

原料:

鲈鱼肉300 g,冬笋丁150 g,熟鸡肉末50 g,熟火腿末50 g,绍酒5 g,麻油5 g,葱丝10 g,姜片10 g,熟猪油50 g,湿淀粉50 g,食盐1 g,鸡汤800 g。

制作方法:

把鲈鱼剔去骨头切成丁,冬笋也切为丁状用沸水汆半熟,沥干水备用。

炒锅上火,倒油烧到五成热,撒入姜、葱爆香捞出来,速倾鱼丁炒几下烹入绍酒、鸡汤、食盐、笋丁,汤沸后用湿淀粉勾入薄芡,淋入少许麻油,铲出锅,撒上熟火腿末、熟鸡脯肉末即可品尝。

特点:成菜洁白鲜亮,现有红点,明似珍珠,美如玛瑙;汤汁鲜薄粘腻,香盈齿颊;笋丁嫩脆爽口;鱼丁肉嫩鲜香,大饱口福。

上一篇:中国菜的烹调作用与色香味形的关系 下一篇:兼容并包大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