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与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26 06:57:17

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与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

近年来我院眼科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结果疗效比较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非超声乳化组:共计104例106只眼,其中男性41例,女性63例,年龄43~82岁,平均(66.93±8.68)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4,成熟期白内障16只眼。超声乳化组:共计91例104只眼,其中男性41例,女性50例,年龄47~87岁,平均(68.15±8.41)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5,成熟期白内障22只眼。两组晶状体核硬度二至四级不等。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

1.2 人工晶状体类型。由美国爱尔康公司提供,硬性PMMA人工晶体采用Type05,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采用Aqua Sense。

1.3 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光定位、辨色力、固视性质及随行能力。用ODM-2100型眼用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及莱卡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用自编SRK/T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程序计算每个患者所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1.4 方法。①术前准备,病人做全身体格检查,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血糖、胸透、心电图。术眼术前3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术前常规剪眼睫毛。术前1日及手术当日冲洗术眼、泪道各1次。卓比安散瞳。②麻醉和眼压控制:非超声乳化组给予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做球周浸润麻醉,总量4ml。压迫眼球约5分钟以降低眼压。超声乳化组不做浸润麻醉及眼球压迫,仅术前每隔10分钟滴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剂一滴,共3次。③手术操作:a.非超声乳化组:放置开睑器,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烧灼止血,于角巩膜缘后2mm做反眉形切口达1/2巩膜厚度,用新月形板层刀做巩膜隧道达透明角膜缘内约0.5mm形成内口大,外口小的梯形隧道切口,外切口长度为3及6mm两种,穿刺前房,注入黏弹剂后行环形撕囊,撕囊失败后改作开罐式截囊,充分的水分离和水分层,用灌注式晶体圈套器托出晶状体。3mm切口者用线圈碎核器将核碎成1/2核块,再用晶状体圈套器托出。用双管注吸针头冲洗晶体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6mm切口植入一片式PMMA人工晶状体。吸净前房内残留黏弹剂并恢复眼压,典必舒眼膏局部涂布,包扎术眼。b.超声乳化组:放置开睑器,让患者注视显微镜灯光,用3.0mm及15度穿刺刀做颞上、鼻上方透明角膜缘内主、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后环形撕囊,水分离,原位超声乳化晶状体核,用自制劈核钩劈核,注吸皮质,囊膜抛光。推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在囊袋内,注吸残留前房的黏弹剂恢复眼压,余同上。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非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等于或大于0.8者或以上者为58只眼,占总数的54.72%,术后l周裸眼视力大于0.8者或以上者为88只眼,占总数的83.02%。而超声乳化组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第l天等于或大于0.8者为77只眼,占总数的74.04%,术后1周裸眼视力等于或大于0.8者为101只眼,占总数的97.11%。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X2=8.5358,P=0.0035;术后1周X2=11.5905,P=0.0006)。但是术后3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角膜水肿。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水肿者(以出现3条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及以上者为角膜水肿)为58只眼(其中出现方格状后弹力层皱褶伴角膜基质厚度增加者6只眼),占总数的54.72%,超声乳化组角膜水肿者为21只眼,占总数的20.19%,经方差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636,P=0.0000)。一周后,超声乳化组角膜水肿者全部消退,而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水肿者仍有部分患者水肿未完全消退。

2.3 虹膜损伤。以术中出现虹膜脱出,色素脱落及术后虹膜出现节段性脱色素及萎缩来计眼数,非超声乳化组虹膜明显损伤有37只眼,占总数的34.91%,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者仅有8只眼,占总数的7.69%。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X2=23.0901,P=0.0000)。

3 讨论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以其无需贵重设备的依赖性,而且在操作性、安全性及容易掌握的程度上来看,确实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有很高的性价比及实用性,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复明工程及年轻医生刚接触白内障手术时开展的术式。我院就是先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着手,熟练掌握后才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转化。但是从术后角膜水肿反应及虹膜损伤来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还是优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由于术后早期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组角膜水肿反应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因此术后第一天及术后一周裸眼视力明显不如超声乳化组,但是当角膜水肿消退及3个月后两组之间已经没有明显差异。

在角膜水肿反应方面,术后早期非超声乳化组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这是因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自内障摘除术在术中需要将晶状体核用娩出器械娩出,在娩核过程中,器械或晶状体核有时会接触到角膜内皮。

在虹膜损伤方面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组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轻则虹膜脱色素,重则出现虹膜组织节段性萎缩,因为超声乳化术是不接触虹膜的手术,因此在表麻下就可以完成。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组由于在娩晶状体核时晶状体核娩出器械经常会接触到虹膜组织,因此可以引起患者明显的不适,尤其是当晶状体核大且硬时,即使在前房碎核后娩出,也不能保证避免对虹膜的刺激。因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明显占有优势的。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展及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出现,对白内障手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手术切口的进一步缩小,小于1.8mm的微切口将会成为今后的主流。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如矫正散光的复合曲面人工晶状体及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出现,多对白内障手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术后散光的控制,瞳孔形状等等,因此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将面临着非常艰巨的挑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不需要昂贵特殊设备、操作简单,不受硬核限制,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又具备视力提高快,避免了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害,是一种投资少、医疗费低、视力恢复快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县以下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过程法在雅思作文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