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实践

时间:2022-07-26 06:23:26

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实践

[摘要] 目的:通过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前馈控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注重过程管理,做好护理风险识别,防患于未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积极创建安全文化氛围。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良性运作,护理人员应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提升护理品质,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安全;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204-02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安全问题虽不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但它影响中心。医院本身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作业”,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之护理工作繁忙、繁琐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证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院尝试通过做好护理风险识别,加强安全管理,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形成,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护理安全管理的前馈控制

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2]。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在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出错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常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责任、技术、心理、制度、管理等因素。因此,护理管理者需要转变“护士绝不应该出错”的观念,认识到护理人员都有出错的可能性。应把出错作为前提,思考如何减少差错,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所引起的患者伤害,预防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前馈控制。

2 注重环节管理,做好护理风险识别

2.1 注重环节管理

差错是多环节因素中某一种或几种发生改变,既有系统因素,也有个人原因。在事件发生的多个环节中,个人仅仅是一系列环节中的最后一道关口[4]。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许多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流程方面的缺陷,包括管理制度不严、人力资源不足、工作程序不合理、装置和设备的维护不足等,都是产生错误的环节缺陷。如刚刚擦拭的地板可能造成患者摔倒、匆忙的交班可能造成治疗错误、贴错标签的液体将造成用药错误等。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实证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加强环节管理,使护理安全从源头抓起。

2.2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识别和归类,通过风险识别,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1 护理行为的特殊性存在的风险。国家法律承认护士是具有护理行为能力的人,应严格依照《护士条例》行使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包括与护士相适应的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和危险规避义务。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根据临床经验就患者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作出评估,一旦评估偏差,就有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

2.2.2 护理行为侵袭性及系统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行为包含有益和有害双重性。给患者做检查、给药、处置、治疗等都包含着对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如果护理行为符合技术操作规范,对患者的康复将起促进作用,否则,就可能带来危害。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过程及护理服务实践本身就存在着风险,如手术使用的电切刀、电极板灼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物理降温患者冻伤等。

2.2.3 护理行为局限性所致的风险。护士的护理行为因一些条件制约,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患者而言,由于致病因素、发病条件、机体反应性、精神心理状态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这给年轻护理人员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风险便隐藏其中。

2.2.4 护理行为的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护理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重任,因此,必须做到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同行团结协作,工作上极端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如果护理人员遵循医德规范,就会给患者带来健康和愉悦,反之,一时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

2.2.5 患者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若患者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则疗效显著。若患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或生活方式不健康,如自杀、自残、拒绝治疗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另外,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也客观存在不安全因素,使护理风险加大。

3 确立安全信念,降低护理风险

3.1 建立自愿报告系统,积极创建“安全文化”

3.1.1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立安全信念,积极创建“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概念可被理解为将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5]。为确保安全,我部在配合医院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平安医院”的同时,组织开展了“护理安全月”活动,针对安全这一主题举办了护理纠纷防范学习班,重点学习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护理执行力的培育》等,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自我剖析,认真讨论,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尤其把质控重点放在新上岗护理人员身上,使他们明确各种行为的是非对错。对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实行零度宽容[6],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营造人本安全氛围。

3.1.2 鼓励团队协作,唤起有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 ,是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6]。对护士而言,在实施所有护理技术操作中,必须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工作才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但有时有意注意时间久了,会使人疲劳,进入无意注意状态,引起思维定势,出现“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造成差错事故。所以,鼓励和培养护士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倡导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使每个护士能够增强安全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和义务,营造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

3.1.3 提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6]。因此,对当事人应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应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引导护士选择正确的归因方式,即自我归因的积极归因取向。有的护士发生差错时,客观上虽因工作繁忙或他人打搅,但主观上仍是自己执行制度不严或注意力不集中,应把原因指向自己。而有的护士总是把发生差错的 原因归因为外界因素或他人,从不找自身原因,一味地进行情景归因,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采取画“鱼骨图”的方法找出问题症结,积极进行整改。同时,按照《CHA患者安全目标考核评分标准》要求,启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护理差错事故,创建一种非惩罚性、针对系统、学习性的安全文化。鼓励公开分析护理差错原因,通过学习“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促进组织系统改进缺陷并使护理人员从差错中得到启示,以避免、防止失误的出现或再次发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力。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护理风险

3.2.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经常性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技能、优雅的风度、同理心和善于认同、愉悦的心态、良好的文化背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等特殊人格。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和有关患者安全的管理制度等。教会护士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

3.2.2 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素质是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6]。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护士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乃至美学等边缘学科知识。只有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拓宽、技术能量储备相应雄厚、素质提高,才能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日常在注重护理“三基三严”训练的同时,应特别关注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护士继续教育制度的落实,培养护士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以增强其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2.3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护理风险。护理工作受诸多因素制约,做好质前把关、环节检查和终末质控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我部在健全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实行护理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人人问责,全员参与”的链式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全院范围内开展“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形成了护士长护理主管(责任组长)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架构,实行护理弹性排班制,根据各班劳动负荷和劳动强度科学排班,防止长期超负荷运转给护理人员带来的职业倦怠和危险。另外,注重护理装备及工作环境的改善,倡导“只有满意的护士,才有满意的患者”的人本管理模式,及时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提高护士的从业信念,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品质,降低护理风险。

总之,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迫在眉睫。通过加强管理和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使护理人员明白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随时展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风险出现前警钟常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护理风险,全年无严重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我院一般差错由2006年的9起下降到2007年的2起。同时,也为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控制及促进患者安全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3]王筱慧,叶文琴,朱建英,等.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3,20(3):71.

[4]杨正丽.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8(10):77-78.

[5]冯国俊,才万,王静.谈新时期医疗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48-49.

[6]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收稿日期:2009-02-17)

上一篇:加强检验与临床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下一篇:支持系统在产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