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生物教学中的低效课堂表现

时间:2022-07-26 04:24:08

浅谈我校生物教学中的低效课堂表现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针对此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我校低效课堂的表现,作为待改进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低效课堂;表现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学十分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他们的思维活跃、表达大胆、动手力强、合作无间。但是在看到这些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动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我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室中、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着眼研究我校现阶段低效课堂表现,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有助于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我校的低效课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无谓的探究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倡导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高中生物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上成探究课的。这种探究必须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师引导也应以此为目的。经过了这几年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思想发生了转变,对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探究的,比如,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涉及很多的专业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因子、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属于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如果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归纳这些概念,无疑是浪费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表面上看课堂很是热闹,但是这样仅仅是流于形式,实际上并不能使学生在思维上撞击出火花,反而妨碍了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上不恰当的教学媒体使用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最为常用的是幻灯片、磁力教具、挂图等,这些媒体的使用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直观,便于观察。可是不恰当地使用媒体会降低课堂的效率。例如,本应使用幻灯片或者挂图等形式但未使用的情况:在选修三《体内受精》一节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我校在初次探讨课程中都采用了大量的板书来展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占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结果造成精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这一知识点不能完成,失去了一堂课的完整性,降低了教学效率。再如,媒体的无效重复利用情况:有的教师在讲解突触结构时用的是自制的磁力教具,随着讲解步步引入已经非常清楚,而且教具的设计使用很精彩,但是在幻灯片上又未换任何教学形式的重复播放突触的结构,这样造成了无效的重复。所以不能有效主动地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或者应用得不恰当,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枉然。

三、低效的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课堂提问,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通过自己教学的体会和听课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低效甚至于无效的提问。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问题过于简单,在课本中有明确的答案,无思考的价值

例如,请同学读出某个概念、定义,或习惯性地问这样对不对,那样好不好,根本没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问变成设问

这种情况在生物教师中普遍存在,刚刚提问完,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马上回答了自己的问题,长此下去,学生会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

3.没有面向所有学生提问

仅仅顾及了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这样使提问的效率降低。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都曾言:“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说的就是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问题的设置上也要考虑学生的层次,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低效的课堂小组讨论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大部分的教师将班级划分为多个小组,课上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但是有时把过于简单的题目留给学生,往往会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致使有的学生根本是在谈课外话题,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有时问题过于大,学生无从下手,讨论经常是变成学生“大眼瞪小眼”,不知从何讨论起。所以不以学生兴奋点所在为出发点的讨论,既不能建构起知识体系,也锻炼不了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使教学效率下降。

五、低效的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教师是对学生回答的对与错进行直接地评判,甚至当没有达到自己的预设时会在学生的回答途中打断学生,予以干预,这样的评价单一,甚至于“粗暴”,使课堂评价失去了灵活性、多样性,也使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而教师又不能及时予以引导结果导致所有的学生思维都朝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教师应当准备更加充分,在学生分析问题的精彩之处予以赞扬,不足之处加以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后有“法”可依。

六、低效的课后作业

与生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相似,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要靠反馈来调节的。而反馈我们教学效果的除了课上的学生反应外,最重要的是课后作业,而且课后作业不仅仅可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还能够检查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深化、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留的作业是现成的一些习题册,但是这种习题册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造成了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这样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个性化地安排作业,没有分层次各自练习,使得反馈不是很准确、及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喜悦,甚至于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仅仅是两年多的时间,所以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以上的一些低效课堂现象,但是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当前出现的低效课堂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策略,构建一套符合我校情况的有效教学体系,逐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在反思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生物学教学》,2010

2.《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学法指导》,2005

3.《“盘点”低效课堂》,《新课程研究》,2005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初探 下一篇:浅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