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时间:2022-09-13 11:06:08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多种方法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讲授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虽然在其间冥思苦想,一筹莫展,但教师点拨之后,脸上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体会着学习之趣、成功之喜,教师享受着育人之乐。教得轻松,学得愉悦。整个课堂和谐温馨,使学生如饮甘泉,如沐春风,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利用各种感官,提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并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个和文章有关的笑话,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出一个谜语,激起他们的兴趣。运用这样的教学导入,就会使学生展开想象,比口头讲述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为学生营造活动的课堂

语文课堂中没有读书的声音是悲哀的,只有读书声则是教学的一种倒退。在“以读为主,以读带悟”的大势所趋之下,语文课进入了一种只有读的乏味阶段。若能将读与唱、演、写、画等有效结合,语文课堂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学习的小学人教版教材是以人为本的,课文的选材集中了专家的智慧,有许多课文短小精湛,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只要稍一挖掘,就会收效颇深。例如,我们在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静静地听,来领悟安静的夜晚,孩子坐在月光之中,周围有星星相伴的那种美好的境界,会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听完录音后,就会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进行朗读。这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互相比赛读,比谁读的不出错、有感情。孩子是天生的演员,他们的表现欲很强,教师可以让孩子在练习朗读之后,挑选几名到台上来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一评,谁哪里演得好。学完课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幅美好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课文内容、想象的画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他们喜欢的人。教学到此时,课堂氛围融洽,教学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媒体的运用充实我们的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用一支笔、一本书,再加一张嘴进行教学,令课堂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如今,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课堂,使学生具体形象、直观生动地接触课文内容,给学生视觉、听觉、感官以更大的吸引,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加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桥》一课时,文中提到洪水袭来时的“快”“猛”,人们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是孩子很难想象和理解的。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山洪暴发”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洪水的迅猛和人们的危险。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课文的难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文本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超越文本,增加深度

现在的孩子课外读物很多,眼界广阔,接触的事物新奇,仅靠教材的内容并不能抓住他们的双眼,教师必须超越文本,为孩子提供更多和文本有关的信息。教材不能再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应作为一个为孩子展示的平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课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颇深,这跟作者杏林子的身体状况有一定关系。此时教师就可先为学生介绍杏林子的身体状况,再让学生来读一读她写的其他文章。通过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四、生活处处皆语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教学如鱼得水,激发活力,就要让课堂从教室走到课外,做到学于课内、得于课外,给学生更广阔的天地。识字教学更要走入生活,孩子天生有好学的欲望,走到街上,看到广告牌时,他们都会追着家长问:这个字念什么,那个字念什么?生活就是学习的课本,这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教导孩子,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包装袋、药品盒都是他们的好课本。今年,我根据孩子们的课外识字,让他们制作了识字卡(把认识的字的包装袋剪下来贴在本子上),随时拿出来念一念,再互相教给同学,大家受益。还举行了“认字大比拼”活动,看谁识字多。

总之,教师应多动脑,勤动手,根据学生的个性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幼儿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研究初探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