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论文

时间:2022-07-26 04:15:37

高职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论文

一、传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各水平层次学生,课程吸引力不够。课程作业为统一作业,无法区分各个能力学生层次能力,更无从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自身能力对其引导与指导,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整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性产品设计人才需要。

二、创新模式下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一)采用情景教学,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提高造型分析能力

1.教学过程实施方面

根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采取“体验式研究性案例教学法”,以产品实物模型作为建模对象,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微观察习惯。“情景体验式教学”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师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关系。开展案例式,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挑选合适的实物模型进行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按照“尺寸定位—绘制三视图曲线—建立曲面 / 建立实体—细节完善”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建模思路,以课程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好设计软件,让它能够自然地融入设计生活中。在软件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不会由于软件更新或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而无所适从。

2.教学方法方面

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案例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模型,并不是虚拟的网络教程案例,更具亲和力;通过在体验、分析实物模型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软件的造型方法及造型命令,并且会发现很多问题,无形中构建了学习情景,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探讨解决的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考核方面

加强对学生建模水平的考核。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学生个体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产品模型建模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产品构造,更清晰产品建模思路,提升后期专题设计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围绕高职工业设计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创建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该课程的应用。就课程属性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建模分析方法指导设计实践,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课程学习内容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在整个产品设计程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联系各门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产品结构、产品形态、色彩、质感、产品加工工艺等知识,该课程不仅仅是软件的教学,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造型分析能力,注重建模整体思路的培养,加强课程之间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创建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该课程的应用。

(三)建立教学资源库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要建立数字化教学图文库,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素材。教师要广泛收集优秀的设计实例,把多年教学的成果整理归类,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不断补充到图文库中,使之成为师生共建、共享、不断更新的动态教学资源,成为师生教学的动力和教学成果的见证。课程网络资源,包括建模模型、产品实物模型、自编案例教材、动态展示视频等。

2.实物模型库

实物模型用于产品体验、产品形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可选合适的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建模、渲染;利用产品精确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丁字尺、卷尺等,用于测量产品尺寸,培养尺寸感、比例感。可通过学校初期购买一部分产品,也可收集学生不用或者淘汰的产品,并且定期更新实物库,定期更新完善自编教材案例。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在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群中延续应用,学生在设计中处理建模问题游刃有余,设计作品获得多项部级、省级设计竞赛大奖,并将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问题点反馈到该课程中,为课程改革增添持续的“有源活水”,形成良性循环。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收效非常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熊炎 苏凤秀 张莹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讲师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工业设计论文 下一篇:精神因素融入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