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绿色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6 04:12:30

我国发展绿色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绿色产品的推广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短期内,绿色消费的外部收益不明显,绿色产品的生产也面临困难和需求的不稳定性,须要在政策激励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尽快调整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以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绿色消费;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05-02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模式是从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环节入手,通过引导需求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引导公众树立和接受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当前我国面临资源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一致。

一、我国构建绿色低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消费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环境恶化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健康状况下降、极端气候等不利影响,消费者更有意愿转变消费模式,提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近年来,政府的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使得绿色低碳理念逐渐得到普及,公众对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关注程度逐渐提高,绿色消费理念开始形成,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体现。然而,由于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等因素,绿色消费模式的推广仍困难重重。

(一)公众绿色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虽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产品和服务普及程度不高;绿色消费群体比较局限,集中在年轻群体;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总的来说不高,绿色消费模式还未成熟 [1]。

(二)供给制约

绿色产品和服务要求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短期内需要进行大量的专门性投资,生产的规模效应无法发挥,可能导致产品价格有所上升,缺乏市场竞争力;并且绿色产品和服务开发难度大,风险高,面临的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利润没有保证;此外,绿色产品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投资缺口大,生产企业意愿不高。

(三)需求制约

在短期内,消费者无法获得消费绿色产品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外部收益,消费积极性不够;绿色产品认证标准相对较低,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执行也不到位,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没有公信力,无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志,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建设滞后,市场秩序混乱,失去消费者信赖。绿色产品信息不对称,信息平台未建立,制约了绿色消费。

(四)流通制约

绿色产品高效流通渠道尚没有建立,物流效率低,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产品销售渠道不通畅,关卡繁多,缺乏统一运输标志,绿色流通体系不健全。全国尚没有构建起绿色产品专门销售渠道 [2],绿色产品展销专区、绿色产品超市等专门营销渠道不健全。

二、发达国家推进绿色消费的经验

绿色低碳消费模式的树立首先必须符合消费者利益,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确保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使消费者能够自发地树立绿色低碳理念,自主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因此,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推广不仅仅要在产品和服务最终环节努力,还需要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激励政策以及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配合。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政策体系,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第一,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绿色消费的立法工作,使得绿色消费、低碳消费能够得到法律保障,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有保障的消费环境。如德国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 [3],随后又颁布了《电力输送法》和《可再生能源优先法》。美国则在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来规范废弃物的处理。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日本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绿色消费法》 [4],由国家制定推动中央政府部门及独立行政法人采购商品的绿色消费基本方针。而且同一时期还出台了绿色消费基本计划,作为指导绿色消费的具体行动指南。

第二,由于绿色低碳产品生产企业面临的特殊困难,发达国家政府在财政、经济政策上给予绿色、低碳产品的生产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在政府采购方面也向绿色低碳产品倾斜。如1990年,德国颁布实施的《电力输送法》明确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有偿接纳在其供电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则给予电网运营商必要的财政补贴,偿付金额最少为其从终端用户所获平均收益的80%。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政府采购推广绿色低碳产品,给予生产企业直接支持,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日本政府通过绿色采购政策,优先采购绿色低碳产品,引导和支持企业调整生产。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绿色政府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并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 [4]。

第三,发达国家政府鼓励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严格打击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保证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并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的统一管理。德国大力推行绿色产品责任制,《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承担着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产品责任,即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处理或销售、售后服务,直至产品回收或者废弃物处理,生产者必须承担相关的废物利用或者清除的费用。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制定绿色标志制度 [4],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再生标志”、日本的“生态标志”等,使绿色标志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四,发达国家政府在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传播绿色消费知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引导消费者自觉自愿接受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政策建议

长期内,随着绿色低碳产品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规模扩大,相对成本降低,价格更具吸引力,因而,长期内,绿色低碳消费模式是必然趋势。但从政策层面而言,短期内大量的绿色投资和政策支持是必要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能源缓解瓶颈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尽快发挥需求环节的“倒逼”作用。

(一)拓宽低碳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建设高效快捷的绿色产品物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费用,并规范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和程序,对检验结果实行互认,避免重复检查。拓宽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培育专门的绿色产品流通企业,对销售绿色产品达到一定比例的流通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建立专门的绿色产品超市,扩大产品销售。建立绿色产品信息和查询平台,方便消费者查询,提高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公信度。

(二)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

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要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区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绿色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绿色产品比重,实现政府采购绿色化、低碳化。

(三)强化绿色标准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健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绿色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如研究制定《绿色消费推进法》,为实现绿色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出台绿色产品消费指南,指导绿色消费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绿色产品和服务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

(四)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

从绿色产品供求两方面提供激励,一是完善生产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二是改革现有消费税,适当扩大高排放消费品的征税范围,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减免税程度,对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为消费者提供激励,形成绿色化、低碳化的需求结构。

(五)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

大力开展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宣传推广活动,引导公众树立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并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以及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府、企业、个人消费行为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刘伯雅.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1):115-116.

[2] 唐方方.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1,(2):3-7.

[3] 刘战伟.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10):39-40

[4] 丁丹丹.西方发达股价发展绿色消费的经验做法及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0,(7):98.

收稿日期:2012-05-08

作者简介:季剑军(1983-),女, 安徽合肥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国际经济合作研究。

上一篇: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监管体系 下一篇: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