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集团投资管理控制

时间:2022-08-30 03:07:38

浅谈企业集团投资管理控制

摘 要: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实质上就是解决集权和分权问题,是明确集团各成员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合理选择财务控制模式。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经营三大活动,其中准确的投资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对加强企业集团投资管理财务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投资管理控制;筹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40-02

一、企业集团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一)筹资风险

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往往都是来源于企业外部,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资金或者政府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外部资金就会产生筹资风险,即到期无力偿还的风险。

1.投资收益的可变性

企业集团在投资运作中所需资金不是一次筹集的,一般是根据项目进度一笔一笔增加的,同时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如果企业筹资战略不善,也必然导致投资成本增加,特别是加之一些未预料到的情况会导致负债利息率高于投资收益。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当的回报,即投资可行性的前提是投资收益高于成本率,那么成本率高于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企业越增加投资将使投资回报率越低,投资就会失败,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会增大。

2.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企业除了要到期清偿所有本金,还要按借款合同或事先的约定支付一定的利息,企业单一依靠借款,利息费用将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增加,不能按期归还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信用等级下降,借款成本上升等,甚至招致破产。

(1)资金性财务风险。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偿付是由企业的现金流量决定的,只有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储备才能按时偿还,如果由于财务计划不当即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不足,资金流入量少于流出量就会导致无力偿付的风险。该类风险主要是暂时的,与企业的盈余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由于资产的流动性是与获利能力呈反向关系的,企业往往为了提高资产的获利能力而设计最低现金持有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合理地确定资金流量。

(2)收支性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就是上面所指的与企业获利能力有直接相关的风险,就是由企业获利能力不强,收支不平衡导致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虽然企业获利能力不能直接衡量资产的流动性,但是一个发生亏损出现收不抵支的企业,必将会导致企业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减少,亏损越多,企业以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越低。该类风险是企业本身的发展问题造成的,是会造成长期性影响的整体风险,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投资项目各阶段风险

1.引入期

按照产品的成长阶段来看,引入期企业主要任务是项目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验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产品研究开发所需技术的可获得性、普及的可行性,及技术成功和完善的不确定性。由于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开发,因此主要是资本的投入而没有任何收益。如果没有制定准确的预算规划,财务管理易出现成本风险失控、项目失败的现象。

2.成长期

随着项目技术逐步成熟,企业该阶段任务主要是形成生产规模和市场营销,这个时期通常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耗资和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大,此阶段会淘汰30%的投资项目。尽快实现收支平衡,达到现金流量的平衡点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此阶段开拓市场也需要大量资金,如大量的广告是传统的也是很有效的手段,广告在市场上起作用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并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难以控制成本,可能造成资金急剧增长却没有足够收益补偿的风险。一段时间后,广告的效应在市场上显现出来,项目开始有市场,风险也变小,但是有些企业可能因预测到发展前景良好而过度投资,导致企业发展太快,而企业管理所需人员、资金及技术不能到位的风险。

3.成熟期

该时期投资项目获利能力达到最高,且有利润下滑的趋势,因此,使企业维持利润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如果不能维持,那么,资金要尽快从项目中抽离出来,尽量减少损失。如果没有方便、安全的退资渠道,那么,企业就会面临无法实现资本增值和良性循环的风险,并将可能会导致更多投资资金的投入受限制。

二、合理控制投资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准确的评估投资项目的价值,做好预算控制

签订投资合约前,为了提高集团公司获得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和降低投资风险的概率,必须准确评估投资项目的价值,投资项目的成败直接受项目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影响。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如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也属于期权的一种,主要包括延迟期权、分阶段投资期权及放弃期权等,指企业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做出投资决策。决定签署投资合约后,就要做出综合、详细的预算。预算是将未来的计划数字化,用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进行详细、系统的阐述,来说明预期的目标。因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特点,预算就是其整体经营战略、财务目标的数量化,所以更加重要,因为运用预算的手段,将预算分解、落实为各成员企业的预算,有效约束成员企业展开各项经济活动,才能有效完成对集团投资管理的财务控制,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财务控制中的影响力。预算的制定还要与经营管理层与其他产权主体达成共识,在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下,才能更好地进行预算控制活动。因此,做好预算控制有利于企业集团公司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实现预测的投资回报率,是企业集团投资管理控制中基础且必要的手段。

(二)强化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企业集团公司的规模大及业务复杂等特点,使得其从集权型管理向分权管理体制下转变,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下,有利于集团财务资源的整合和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势,同样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就面临由于财权的分割,成员企业各自为政,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整合效应,防止子公司管理目标偏离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因此,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资金运动的控制枢纽,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支撑,在财务集权型体制向分权型体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集团采用了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的控制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是指企业在经营权与财产权分离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子公司与母公司目标的一致性,维护集团母公司的利益,由集团母公司凭借其对股权的绝对控制,聘请委派财务人员以所有者的身份到子公司,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收入及有关经济活动,保证有效、合法地进行,并辅以建立重大事项决定联签制等相关制度,保障母公司的合法权益,确保实现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与企业责任。

(三)企业集团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拓宽筹资渠道

第一,建立风险资本供给机制。参与风险资本投资既可拓宽资本来源,又可降低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同时集团公司也可通过投资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自身经济的增长。第二,适当放宽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和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限制,允许其参与投资。第三,完善信用保障机制。目前信用秩序严重混乱的情况下,完善信用体系有助于为投资筹集到所需的资金。

2.优化资本结构

集团公司应根据所需资金的特点合理地配置长期和短期投资资金,来降低筹资风险。通常情况下,流动资产所需资金与短期负债匹配,长期资产和固定资产所需资金则应与权益资金、长期负债等匹配。因为虽然短期负债的筹资成本比较小,也可能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增加,但筹资风险也较大,因偿还期较短,企业如果一时周转不灵没有流动资金偿还,就会面临信用危机,甚至破产。如果企业集团的长期资金为短期占用,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同时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益会降低,从长远看也不利于企业负债的偿付。因此,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合理匹配对投资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同样,投资期限与筹资期限也要相匹配。企业应根据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地预期资金的使用时间,过早筹资会导致资金闲置,筹资成本增加,过晚筹措资金,则容易由于资金滞后而错过其投资的最佳时期。许多投资失败的案例,企业资金链条断裂,也是由于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缺陷,负债单一且超过了企业的偿付能力,要改善这一局面改善资金筹措是必须的。

(四)选择适宜集团发展战略的财务控制模式

企业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的战略是不同的,体现在财务管理上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必然也要求采取不同控制模式。通常集团发展战略可以划分为稳定型战略、扩张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投资阶段的企业往往是采取的扩张型的发展战略,集团投资发展必然资金需要量较大,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模式往往是集权管理,集中管理控制资金,从而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调配,在需要外部筹资时也可以获得较低的利息,也可以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进行风险应对。在紧缩型战略下也适合采取集权式控制,重视统一领导。在稳定型战略下,集团可采取分权与集权结合的控制方式。因此,要做好财务控制,提高投资管理效率,企业集团要根据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财务控制模式。

(五)恰当选择资本退出的时间,实施有利于风险管理控制的退出组合策略

通常企业资本退出的渠道、定价和时机是无法事先准确地规划的,要根据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而不断的作出调整,因此要时刻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资本的组合退出时,要综合考虑退资渠道、定价和退资时机,应注重将风险分散原则和风险转移原则的综合运用到退出策略中,做好风险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朱琬瑜.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6).

[2] 孙娟.加强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5).

[3] 王国茹.投资集团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2).[责任编辑 王 莉]

收稿日期:2012-04-23

作者简介:朱明(1980-),女,辽宁大连人,中级会计师,从事投资企业管理研究。

上一篇:基于差分法的旅游收入回归分析 下一篇:高校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