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探讨

时间:2022-07-25 08:43:44

中国农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探讨

摘 要:提炼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著的《农民的终结》一书中的重要思想:从“小农”向“农业生产者”的转变是一次巨大的社会革命。对比中西农民的差别,以法国农民由小农的“终结”走向发展“农业工业化道路”这一成功的转型为例,试图探索中国农民工业化道路问题。

关键词:中国;农民;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19-01

读过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的《农民的终结》的人都知道,这本书写的是关于法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作为一个阶级产生的分化,尤其指思想观念上的分化,包括:农民职业观念的转变、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等。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民社会的变迁和变革。书中讲到促使农民变迁的力量,机制。技术的进步,土地开垦,农业体制,生产结构,人口趋向,机构和习俗,社会群体和他们的等级制度,以及经济、法律和政治权力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成为农民变迁的力量和机制。作者从土地、劳动和时间这三个维度去识别农民:土地无疑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在内心深处坚信,他的土地是独特的,因为他是唯一了解、爱恋和拥有它的人。”而在今天“他们把这种土地恋如此粗暴的抛弃掉了”。传统的农民是粗放式经营,他们的劳动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还有一部分取决于老天的帮助,而今天,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农业劳动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农民那套传统的耕作艺术也就逐渐丧失了它的用武之地。“时间在农村和城市里不具有同样的价值”。农民的劳作时间和工业社会里的人不同,首先他们的时间是按照影响农业耕种的规律来计算的,“而随着机器化的到来,技术和城市的时间最终闯入了农业劳动,并带来了时间的新单位”。在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农民实行的是家庭多种经营的生产模式,家庭和企业是重叠的,而今天,农民逐渐成为经济人,他们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和预期的进款来选择做这种或那种投机买卖,“农业劳动者在传统的要求和经济技术的要求之间摇摆不定,他们深深的感受到农业所面临的危机,因为农业在进入了商品经济和接受了科学技术的时候仍保留着过去的结构”。书中举了一个“杂交玉米”的例子来说明农民的变革过程。第二部分,农业劳动者及其企业和社会,企业家及其决策,可以看出法国农业社会遭受传统世界的崩溃,一方面农民们被禁锢在旧的结构中,另一方面,他们不断的受到现代性的进步所吸引。这两方面的冲突导致农民原有的家庭经营的思想和现在状态中的逻辑冲突。农业劳动者的职业和状况,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农民是没有职业的,农民是一种存在,他们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土地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拥有物”。在过去,技术才能和道德素质相比是无关紧要的,而今天,智力和技巧都比力量更重要。相比其他职业,农业更是一种艰苦的职业,相比较城市生活的喧嚣,农村生活显得孤独,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的福利保障,从经济角度看,农业的一切不幸都是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力和没有组织还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恶劣的气候和农业结构也是使已竭尽全力的农业劳动者生活艰难的原因之一。“如今,农业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前景不容乐观,它找不到值得信赖的保护者,农业生产刚刚超出农场的圈子,具有日益恶化和被毁灭的危险,国家的农业补助金使劳动者落到行乞的地步,因为他们的劳动使他们得到的不是合理的工资,而是随意的施舍。”作者用这段解释了当代法国农民的不公正感觉的原因,以及法国农民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交织的精神特征。国家中的农业劳动者,作者将农民与别的行业进行对比得出“他们是国家的贱民,是现代世界中被遗弃的“无产者”.最后,在结论,可能的未来,技术的进步跟农民的耕作技术发生了矛盾,“这种进步在农民看来却像是一种倒退,因为他们的一切技能和知识都是为了认识和保持土壤以及它们的肥沃:对它们来说,精巧的单一耕作似乎是返回到了它们祖先的简单化农业。”在政治层面上看,随着农业占用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将会失去它在政治代表方面的优势。

经验证明,技术在工业国家农业耕作中的普及要比其它地方快得多。法国或美国的农业增长1倍要比印度农业生产增长10%更为容易,苏联在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工业生产的巨大成就,但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农业国家更缺少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能力,他们反而要向工业国家乞食。那么,如何解决农业国家的吃饭问题?孟德拉斯给人们树立了一个样板,他说:“要想知道怎样使全世界的农民进入工业文明,以便使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和走向繁荣,难道思索的最好例子不是西方国家已经完成飞跃的农民吗?”。对于法国农民,孟德拉斯提出了“农民的终结”的结论。阅读了《农民的终结》后,可以看出来书中说的“农民的终结”,并不是“农业的终结”或“乡村生活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在孟德拉斯看来,从“小农”到“农业生产者”或者“农场主”的变迁,是一次巨大的社会革命。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农民的绝对数量和人口比例都会大幅度的减少,但农业的绝对产值并不会因此大幅度的减少,这是一些发达的工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的原因。而且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乡村怎样变化,农民不会无地耕作,作为基本生活必须的原料的生产供应者――农业的从业者――也不会消失。这就是说法国“农民的终结”,指的是传统的“小农”的终结,。这个论述和分析,对我们认识今天的中国农民有重要的启示:第一,中国农民目前仍然是传统的“小农”,乡村社会的本质特征仍未改变。第二,中国农民正受着改革开放,即工业现代化的巨大冲击,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第三,农民的外流,导致农村的衰落和乡村社会结构的重新建构。

今天的中国农民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型的开始。可以预言,经过这种痛苦的转型期,中国农民必然会从传统的“小农”转变成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者”。正如孟德拉斯在《跋:二十年之后》中说:自1975年以后的10年来,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村庄现代化了,人又多起来。在某些季节,城市人大量涌到乡下来。乡村重新变成一个生活的场所,就像它同样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场所。今天的乡下人享有城市生活的一切舒适:在巴黎人、城市人、郊区人、小城市居民和乡下人之间,已经不像20年前那样具有系统的差别。所有的家庭都能配备有浴室、现代化厨房、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和小汽车。乡村的孩子去上学都有客车接送,在小学和中学里,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乡村在生活方式上完全城市化了,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仍如此之大,以致城市人一有可能就从城市溜走,以便到乡村和小城市里去重新找回乐趣,仿佛只有这一点才能赋予生活一种意义。按照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的理论,就是要把工业化引入农业,既保持了传统的结构,又快速地引入了进步,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并存着一些不同的理念,有残存着的最古老的果实采集和粮食种植的方式,也有凯旋高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还有完全新式的经营和管理形式,让乡下人享有城市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舒适,让农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在城市已经进行的很好了而且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绩,而农村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要在短期内实现农业工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又加上自去年以来遍及全球的金融海啸的影响,给中国农民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带来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农民是否能够像法国农场主一样成功的实现转型?如何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来应对挑战以谋求发展?这是我们今天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陈文辉.农民与工业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与社会组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上一篇:中国经济学目标、困境与趋势探析 下一篇:构筑制约机制 强化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