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时间:2022-07-25 12:30:0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摘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察到现在的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提说学习语文课无用论。语文课程既然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被列入公共课行列,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况且语文的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所以语文课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分析(韦纳的归因理论)试图找出让学生情愿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有利于教授语文课程,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学习动机、语文课、培养动机

作为一名专职的高职语文老师,尤其是教授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学习语文课,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根本没有目标,也认识不到学习语文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在一些学生言论中有的说:“咱们是来学校学专业技术的,这个语文是公共课程,得过且过就行了”;还有的学生说:“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没有多大帮助”。当听到这些论调时,我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在我看来公共语文课的开设肯定是有道理的,即便在没用也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认知理念。

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态度并不尽人意,语文课程的学习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因为专业课学习是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素养是要靠语文课程的学习才能够打下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推动学生更加认真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我看来从根本上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不明确。

学生的自身需要不明确。在语文可得学习中,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会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对文章内容的认知的不同反应,表现出来的态度有的是关注,有的是漠视。

学生的目标结构不明确。学生的目标结构确立也影响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的目标是明确的、近期就可以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时间的持久性,那么就给动机的培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如果学生目标结构不明确,就会弱化他们学习语文时间的持久性,所以就无法对语文学习的动机的培养。

其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可以影响到他对语文学习的动机的形成。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喜欢探究问题,就会对语文课中有关知识的教授感兴趣,所以也就会对相关的拓展知识感兴趣,这就会激发他去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愿意为获取知识而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这就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动机。但是,现今面对的高职院校的五年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意志品质上是有问题的,而且对语文学习是不感兴趣的。

第三,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不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学生的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五年制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去考虑的,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

其四,学生的焦虑程度也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培养。焦虑是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高职五年制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么焦虑程度过高要么焦虑程度过低,从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焦虑程度的观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习语文知识有着不良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语文课堂学习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产生不利因素。

分析出了这么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动机的因素,那么就该考虑怎么样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培养高职五年制学生的学习语文动机在我看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设置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总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说“努力学习”等那样的抽象建议,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并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建议。比如,在学生做作文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写作顺序等方法。

其次,要在班上设置榜样。这种榜样可以是班里的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宣传的先进人物。这些有代表性的榜样可以激励学生内心的对榜样学习内在动力。

再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要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以后,学生将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就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可以进一步进行主动学习、坚持不断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关注,并让他们进一步去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

2、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比如说在语文课文的朗诵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相应角色去朗诵,让他们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动机。

3、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主动去完成相对较简单的学习任务。比如说,利用已经培养出来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高涨的兴趣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

最后,要注意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热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用各种方法保持。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干预。这些措施可以有以下几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目标;制定出学习语文的具体步骤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让他们成为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受外界环境控制。学习中失败不害怕,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磨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语文学习的动机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持之以恒长期做下去,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学生才能够真正将学习能力锻炼出来。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陈琦、刘儒德。

2、《职业院校语文课典型教案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郑洁。

3、《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赵志群。

上一篇:语文课堂因为创新而更美丽 下一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