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5 09:30: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职学生基础普遍下降,学习缺乏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 电子技术 教师 学生 创新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生生源的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普遍感到厌烦,最明显的表现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各校的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能够很能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尤其适合应用性强、实践性突出的课程教学。而电子技术正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这样的学科教学。我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学认识和思路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和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作为驱动,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的操作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教学思路

我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将整个课程的主要目标设计成几个比较实用的电路模块操作任务——称之为大任务,这些大任务又分解为几个实用的简单电路模块——称之为小任务,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经过合理地分解和组合,都巧妙地隐含在这些小任务中,每一个小任务所含内容并不一定只涉及传统教材中某个章节内容,而有可能涉及大部分章节内容。小任务先后顺序的安排也不一味遵从课程结构的先后顺序,而是以人的认知规律为顺序。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充当主要角色,在完成小任务中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遇到问题,再去求知相关理论。教师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入门,并鼓励、引导及适时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但能接受和掌握电子技术课程中“必需”、“够用”的知识点,而且还能培养起实际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创新点

(一)课程标准的创新

1. 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完成任务怎样,而不是知道什么,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工作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

2. 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进行重新编写,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每个项目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交叉与重复,即学习项目是跨工作任务的,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行,而不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

3. 以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通常通过兴趣导入、提出任务、尝试练习、交流互动、操作实践、评价小结等几个环节来实施,其中操作实践是核心。通过实践学生不但学到了必须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必要的岗位操作技能;学生不但能明确地回答“我学到了什么”,还知道“我以后能干什么,我的竞争力在哪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拉近与职业岗位的距离,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减少了就业心理压力,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考核手段的创新

1. 考核内容的更新:更新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我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中,设立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课堂协作、进步幅度五个一级考核指标,再将每一个指标进行了充分的细化和量化。这样不光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他不断得到同学、老师的激励,在不断的成功中,学习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指标的设置很好地评价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表现,这对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职高学生来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解除了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避免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 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考核:学习活动中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我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指标之一。课堂中采取“兵带兵”“兵练兵”的方法,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操作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考核中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意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并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竞争。

3.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在考核上也不是一个标准。我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了拓展任务和帮教结对任务,而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以完成基本任务为原则,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而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给予发展潜力分,从而保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是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来学习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得到提高。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采用了此方法后,课堂气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不教甚过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学习的内容较传统的教学开放多了,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在考核评价的时候,由于重视了学习过程评价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师生互动增进,课堂中沉闷的现象消失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思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也增大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管理的难度增加了。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很顺利,学习中很有成功感,这部分学生往往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要求,教师也不得不多去关注这部分学生;而在中职学生中,总存在那么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又不够,平时不肯主动参与活动,表现为懒懒散散甚至吵吵闹闹,教师又很难顾及到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为突出。这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小班化教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现有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自觉性也不强,考虑到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入门阶段的教学不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教学。因为在入门初学阶段,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定的任务会比较困难,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对部分学生来说,其学习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评上,让学生真正的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和一个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陆静霞.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为例[J]. 农机化研究,2006(4).

[2]赵洁红.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 中国电力教育,2007(3).

上一篇:浅谈雅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