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时间:2022-07-25 09:12:41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摘 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孩子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之中。本文阐释了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并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利他的社会行为,它的核心是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其心理基础是亲社会的情感——移情。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呢?

一、培养孩子亲社会的情感,即移情(同情和爱)

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重要的中介变量,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水平。根据幼儿的特点,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细节来引导孩子观察、体验人们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初步形成移情的能力。当孩子做出友好或正确的行为,比如把玩具分给其他的小朋友、帮父母拿鞋子、让父母分享他喜欢的食品时,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注意到拿到玩具的小朋友有多快乐、多高兴,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当孩子做出不友好的举动,比如打其他的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时,要引导孩子注意被打的小朋友是多么伤心、难过,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以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情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同情心也得到了发展。

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情感时,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从爱父母、爱家人开始,让孩子认识到父母辛苦工作、养育他的艰辛,体会到家人为他所做的一切。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会体验到与人分享自己劳动果实的欢乐,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会逐渐学会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也只有这样,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才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报效祖国。

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对孩子进行移情、同情、爱心等亲社会情感的培养,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和充分的内部动机。但亲社会行为——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动机的关系,绝不是直线型的,也就是说,光有好的动机(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E.Staub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的榜样作用,即成人能否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于孩子能否做出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关系重大。比如,平时家长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在公交车上,孩子正欲起身给一位老大爷让座,他母亲却冷冷地说:“坐好,你干啥呢?傻帽!”再比如,家长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态度冷淡,并说一些落井下石的话,可以想象,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共享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条件是能与他人一起快乐,同时获得他人的。如果儿童在与他人共享时,没有得到回报,以后他产生分享行为的几率就会降低。由此可见,在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当好榜样,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更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

三、让幼儿掌握一些利他的知识和技能

在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时,可教会孩子怎样去帮助小朋友,怎样与人合作。比如,几个孩子在一块玩,小明的玩具掉了,小毛赶紧帮他捡起,小明却误以为小毛抢他的玩具,于是俩人干起仗来。因此,要向孩子讲明,在帮助别人之前,可说声“我帮你捡起来,好不好?”等类似的提示语,以免引起抵触情绪。另外,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还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合作、谦让等。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够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幼儿在一起拼图、玩积木、跳皮筋时,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合作。起初,孩子不知道伙伴之间需要合作、怎样合作,更不会自发合作,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明白游戏的规则以及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合作。在比如拼图时,每人负责一部分;跳皮筋时,每人一次轮流来;当小伙伴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助而不是取笑他。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相互协商、互相配合、互相谦让、分工合作的习惯,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学会谦让。

总之,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情感,促进幼儿更多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一位家长付出毅力和耐心。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表扬鼓励,持之以恒,使孩子逐步形成自觉、稳固、健康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上一篇:从“砸向教师的书本”谈年轻新教师心理素养的... 下一篇:浅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身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