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例题教学一例

时间:2022-07-24 11:15:44

改进例题教学一例

【摘要】 通过改进例题教学,不仅培养了探究兴趣,而且也受到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消除了学生畏惧实际应用问题的心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种例题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创造思索的培养,提高例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改进例题教学是数学新授课的当务之急,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首要任务,例题教学不应单纯由转师传授知识和经验,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应用的兴趣。本文以“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改进例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1 从特殊到一般,培养探究兴趣

例1、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O(0,0)所距离的比为12,求点M的轨迹方程.(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P135B组3)

解:设点(x,y).

由题意可得:x2+y2(x-3)2+y2=12

化简整理得:(x+1)2+y2=4

点M的轨迹方程为(x+1)2+y2=4.

在进述该例之后,联系"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动点轨迹是圆"的定义和本例的结果,提出问题:圆的轨迹定义是否还有其它形式?在同学们难以回答的情况下,我再提示:以此题为基础,改动其中的某些数值,编出一道新题,其结果如何?如将两点改为A(1,1),B(-1,2),则由(x-1)2+(y-1)2(x+1)2+(y+2)2,化简得(x-53)2+(y-23)2=209 .同学们奇怪地发现,方程表示的曲解仍是圆!

受此启发,有人提出:若改动比值,结果又将如何?我鼓励同学不妨一试.有位同学将比值改为32后,得到曲解方程为(x-135)2+(y-15)2=365 ,还是圆的方程!

这时,进一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

例2、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M1,M2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圆形(考虑m≠1,m=1两种情形).(人教版必修②P156B组2)

解:以线段M1,M2的中点为原点,直线M1,M2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1(-α,0)M2(α,0),M(x,y),其中α>0.

由题意得:(x+α)2+y2(x-α)2+y2=m,

化简整理得(1-m2)x2+(1-m2)y2+2α(1+m2)x=α2(m2-1):

当m≠1时,方程变形为:[x+α(1+m2)1-m2]2+y2=(2αm1-m2)2,此方程表示圆心在(α(1+m2)m2-1,0),半径是|2αm1-m2|的圆.

当m=1时,点M在线段M1M2的垂直平分线上,方程为x=0,

即y轴.

通过上述例题的逐步演化,不仅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力求进取和完善的学习精神.

2 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应用兴趣.

若对例1进一步挖掘,还可以找出其生活中的原型。

例3、有一种高品,A、B两地都有出售,两地的售价相同,但某地区的居民从两地往回运时,每单位距离A地运费是B地的2倍.已知A、B两地距离3公里,顾客购买这种商品,选择从A或B地购买的标准是,包括运费在内的总费用比较便宜,求A、B两地售货区域的分界线的轨迹图形,及居民选择A或B购货的区域。

求题的求解模型较多,其中之一是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解答过程同例1.在圆围上的居民到两地购买总费用相同,圆围内居民到A地购货合算,而圆周外的居民到B地购货合算。

上述的例题教学,不仅培养了探究兴趣,而且也受到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消除了学生畏惧实际应用问题的心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种例题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创造思索的培养,提高例题教学的质量。

收稿日期:2008-002-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