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

时间:2022-07-24 10:44:47

谈谈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成才的培养。从注重学生发展;尊重理解与关心鼓励学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三个方面论述在高校管理中的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自我管理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和发展,高校学生的管 理也面临重大变革,以往的“鞭策式” 的管理模式已经不 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应对高校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注重学生发展,尊重理解与关心鼓励学生,加强高校学生自制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所谓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在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阶段,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加强学生自制力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自我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学生有教育自,对自己实行必要的教育手段;三是自我教育与他教不同,自我教育显得更实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现代高等院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实行学校相关的强制性规章制度,而是将管理的这把手放在隐形地方,旨在强调学生自治,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用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学生自我管理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渐渐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面,具有显著的作用。首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自我管理”是以大学生他们自己为主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两重身份,学生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管理,又接受来自自己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独立性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实质上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在高校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第三、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管理”是一种软性的管理,在学生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发展。最后,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如果能自我管理,更能积极地去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二、管理工作中注意尊重理解与关心鼓励学生

1、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条例,管理应以正面强化的激励方式为主,尽可能少用惩处措施,惩罚和处分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人性化。大学生思想都比较活跃,突出表现在敢想、敢说、敢做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往往要求个性与独立,不愿意老师和家长过多的束缚。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发挥亲情作用,让学生在友好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情感等。

2、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锁的钥匙,是心理相容的一种表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者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管理者能够理解他们,认同他们的观点。理解是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两者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利于双方的亲情沟通,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3、实行亲情管理的必要条件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就是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高校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帮助。要经常与学生沟通,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贫、特困学生的生活,及时给予“助、补、贷、免”和勤工俭学的照顾;要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先进评选、党员发展等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4、实现学生管理的关键是鼓励学生。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错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境下不能用“刚性”的管理手段打击他们的自尊,而应在保护其自尊的前提下,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很大的耐心、爱心、信心、恒心,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关怀,以逐渐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评估每一个学生时,不能过于量化。同时,成长需要鼓励,这是实施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针对不同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个性特点等,采取与之相宜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使学生在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从而把管理的意志变为自觉行动,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三、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及学生的发展

1、如今因社会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点等,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是非观念差、利害难辨,对他们的最有效办法是多加以引导、少对其进行批评。这样的管理工作既尊重了学生,减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可使他们自己明辨是非,分清利害,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当有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错误时,管理者先不忙给予对其进行批评或警告,而是要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清利弊、揭示危害,让学生能够去自醒、自悟。从而达到以引代批的目的。

2、学生在学校不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学校团体活动中,如今“90后”的学生都有表现与展示自我个性的特点,当学生有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或其他动作时,学校管理者不是马上给予学生阻止与批评,面是首先要肯定其表现出来的才艺,再根据场合做正确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不使他们在公众场合尴尬、难看、出丑,使学生在一种和缓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合适的教育,更达到了以赞代贬的效果。

3、良好的服务不分在任何场合,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类心理的和生存的需要。管理者在学校要创造出条件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既是一种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又是可以起到对学生暗示的作用,以达到对学生的某种要求或标准,使学生能自觉、自愿地在学习中、生活中去约束自己、管理好自己,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从而达到以服务代要求的管理目的。

4、每个学校中都难免有又差生,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寻找与发现双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是要降低对双差生的“标杆”,二是要手持显微镜对观察又差生。降低“标杆”就是对双差生适当降低要求,通过对又差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手持显微镜就是要看到双差生中那怕是最小的优点和进步,管理者都要适时给予鼓励、表扬,使其感到别人对自己非常尊重与重视,肯定与赞赏,因为被人尊重、重视、肯定、赞赏都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四、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渐渐将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一面,在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首先,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增强学生自己去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自我管理”是以大学生自己为主的管理模式,大学生他们自己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身份,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管理,并又接受来自自己的管理,这在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独立性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实质上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在高校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至于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对工作负责等等。

再次,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管理”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模式,学生在自我管理与学校制度的约束下,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发展。

最后,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去实现自我管理,更能积极地去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增强他们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总之,在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有效实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高校的全体师生都必须要意识到自我管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都非常重要。通过在班主任、辅导员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和学校一些相关制度的约束下,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威.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2]汤桂香.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

[3]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2):112-116.

[4]李秀文.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08-109.

上一篇:浅谈工资协商对员工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财政分权、政府激励与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