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3 11:04:29

中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当今城镇化浪潮中, 我国中小城镇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与制约因素。本文着重在统筹中小城镇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带动、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以期为中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中小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以人为本, 优先考虑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从“一控双达标”原则出发, 当前应对产业结构和规模、建设布局、城镇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等进行重点评价。

关键词:中小城镇 建设 发展 规划

近年来, 我们国家在中小城镇建设上立足于“小城镇、大发展”的战略,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化城镇为目标, 以完善城镇各项功能为重点, 按照“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崛起、小城镇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 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力度, 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总体来说,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 东、中、西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今后的城镇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加强中小城镇发展统筹

(一) 规划统筹

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本依据。中小城镇建设必须以规划为龙头, 明确功

能定位, 整合空间形态, 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路网骨架,确定重大基础设施,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逐步形成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格局。

(二) 设施统筹

基础设施是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的载体, 是城镇体系的骨架, 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素质水平, 还决定着城镇功能的培育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管理统筹

当前城镇建设的依法管理, 是一个最薄弱环节, 严重影响着城镇建设的质量和品位。今后, 要统筹城镇管理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 实施依法管理, 提高中小城镇的发展质量和品位, 按照“大城管、全覆盖、广参与、动态化”的新型城管格局, 实施城管体制最大限度的覆盖, 综合治理城镇面貌, 彻底清理滥设摊点、探头经营、马路市场、非法占道经营等行为, 坚决治理私搭乱建、乱卸滥倒、乱堆乱挖、乱贴乱画等行为

(四) 生态统筹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 要按照生态城镇建设的要求, 把我国的中小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现代化文明城镇。要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建立生态文明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垃圾处理方式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于垃圾的处理, 应由堆积、填埋、焚烧的消极处理, 走向积极地综合利用; 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预防、消除或减少废物排放源及其废物排放量;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保障城镇居民生产、生安全; 严格控制农业污染, 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环境。

二、落实中小城镇发展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中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形成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城镇建设督查考核机制, 制定中小城镇建设考核标准, 加大督查力度。三是定期召开中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总结会,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工作目标, 抓好示范建设。四是完善监督机制,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视察指导, 为城镇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二) 体制保障

一要完善城镇管理体制。要结合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 合理确定镇一级政府的机构和职能, 适当强化中小城镇的统一管理权, 要健全城镇建设管理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二要改革投、融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镇建设必须树立“经营”理念, 要盘活存量、递增增量, 坚持“财政、社会两条腿走路”, 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杠杆作用, 增强中小城镇的财政投入能力和调控能力

(三)政策保障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常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 建立与农田规模化经营、农( 居) 民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政策相协调的户籍管理制度, 放宽户籍限制, 逐步实行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的户口申报制度。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使用要严格遵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定城镇耕地占用指标流通政策, 强化规划对城镇土地开发的调控作用, 坚持规划引导,强化总量控制, 保证城镇的土地收益。

(四)服务保障

一是城建部门要为推进城镇化提供指导服务。加强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力度, 做好各项配合服务工作。二是国土部门要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用地服务。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对经营性用地实行市场化运作,把后备土地资源保护好, 利用好。三是环保部门要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环境服务。在招商引资项目上, 早期进入环境评价, 指导企业清洁生产, 提倡引进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项目, 引导企业减少排放。

四、建设与发展

(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推进小城镇工业化进程

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宪法已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中还没有得到具体体现。目前, 要抓紧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章, 使之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观念上的影响, 虽然政策上有规定, 但操作起来仍然阻力重重。各级政府必须下狠心从问题的源头抓起, 使其尽快得到解决。放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除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由国家兴办以外, 其余大多数行业, 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进一步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和其他经济成分的非公有制企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小城镇化快速发展

在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中, 使第三产业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建设小城镇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 小城镇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尽快地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加快发展第三业, 可以促进市场充分发育, 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城镇开发和开放, 更多地吸引外资, 有利于城镇机构的精简, 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兴办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 主要是商业、物资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城镇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积极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 主要是咨询业( 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等咨询业) 、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三)积极推行科教兴镇战略

振兴中小城镇的经济, 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人才加科技, 才能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中小城镇要民富城兴, 就应当把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重视人才问题, 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在小城镇及农村, 大力普及和推广科学技术要大力推广适用、配套的先进技术, 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产品经济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 要不断提高城镇与乡村建设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推广应用经济、实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 提高城乡住宅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春音.城市现代化: 从城镇化到城市化[J].城市问题,2003.12

[2]徐浩.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6.10

伦国才(1963-)男,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省凌源市村镇建设处处长兼任凌源市村镇规划设计室主任,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上一篇:施政报告重民生 勾画香江新蓝图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