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7-24 05:15:19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经过几年实践研究,通过实行分组教学、精心编制导学案和建立系统评价机制等方式,初步建立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想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原来“满堂灌、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我进行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实行分组教学为核心的自主课堂模式。

一、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分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具体说明如下:一是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二是抓住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三是是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即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同学点评——教师点拨、总结提升——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三、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老师们要积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二)抓好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小组是同学合作学习的载体,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保障,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

1.合理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合理规定人数,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小组内部同伴应该能做到“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激励”,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细化小组分工

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学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合理调配组员,培养合作氛围,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积极参与管理。

3.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即学生要发自内心地想学、乐学,积极参与管理。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起着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三)建立系统评价奖励机制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及卫生、课前预习案检查、合作学习、展示点评、课堂纪律、课后巩固案得分、课堂小组合作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评分标准可以集体讨论制定,这样的标准更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大家会更加认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基于对以上主张和观念的理解,笔者开始探索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初步建立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面所述,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中平移与旋转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