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柔性退休制度探索

时间:2022-07-24 11:49:06

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柔性退休制度探索

摘 要:近年来关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制度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并逐渐被党和政府所高度关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人才资源的核心部分,这部分人员的退休制度如何进行改革,事关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本文针对现行高校退休制度的弊端,阐述了改革高校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试行柔性退休制度的可能性,并对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柔性退休制度实施路径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柔性退休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近年来社会上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问题做了回应,表示延迟退休是趋势。此前上海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更是直接关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问题。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社会背景,都优于一般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对社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能力效应、社会贡献,也高于普通劳动者,如果按照目前刚性的"一刀切"退休制度,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在不影响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情况下,先行针对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试行柔性退休方式,也是为今后我国改革人员退休制度工作做一尝试性探索。

一、改革高校现行退休制度的必要性

高校现行退休制度,依据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制定,主要内容即: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干部)或50周岁(工人),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可以办理退休;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办理提前病退。然而这是依据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制定的,针对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实际工作能力、身心素质等情况来说,已不尽合理,并暴露了诸多弊端。因而需要根据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人口年龄分布结构,结合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现状,制定出切实、合理、有效的退休制度。

1、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促使高校更应关注并改革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限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它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单元,自然也无法摆脱 人口"老龄化"对其影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不仅关涉高校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影响学校经费投入的规划配置。与其恪守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方式、退休待遇不变,不如积极尝试改革,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专业背景,兼顾高校和个人发展,合理规划学校经费开支、人员成本投入,既保证了退休与在职人员工资收入、退休待遇的稳步提升,又为学校的创新发展留出了可利用的经费空间。

2、"到龄即退"的刚性政策,不利于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不利于高校学科发展的合理布局

高校的发展依存于学科的发展,师资的扩充,现行的退休制度促使部分处于事业发展顶峰期、学术科研成果收获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不"到龄即退",使得高校学科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档。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增加,但刚性的强制退休制度使得个体工作年限缩短,从而导致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过早地被排除在实际劳动年龄之外,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3、"一刀切"的退休制度,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差异,不利于高校建立稳定和谐的内部发展环境

个体决定是否退休时,会考虑自身的预期寿命、经济状况及继续工作中所取得的预期报酬等因素。目前高校中存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从自身经济因素考虑,介入本职工作岗位以外的有酬社会劳动,诸如在校外兼课、兼职,进行咨询服务等。由于高校日常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疲软,加之现行退休年龄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过早,从而导致隐性就业人员的增多,"本职"和"兼职"本末倒置。

二、实施柔性退休制度的可能性

鉴于上文所述弊端的存在,近年来部分高校也适时根据各自学校情况,推出延退办法。当然,刚性延长退休政策在当前一切以稳定为重的关键时期并非完全合适,而柔性退休思路似乎恰好调和了矛盾,也是在关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柔性退休针对的对象为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目的就是留住人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相比较现行的退休制度,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1、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杰出人才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升。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科技创新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强大的生力军。但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不多,支撑人才成长的基础性条件还比较薄弱,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制度尚不完善,为此,提出柔性退休的用人机制,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2、有利于合理配置经费资源,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流大学有两个硬指标,一是要有一流的师资,二是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现今重大科学研究的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人力成本等。在过去几年里,政府增加了对重点高校的投入力度,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比,增加的投入只能说使中国的一些高校"脱贫"。从柔性退休的角度来审视高校的资源配置,传统"一刀切"的退休政策,忽视了随着人的寿命延长、人力资源使用期限也相应延长。合理利用好到龄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好他们在知识、经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为高校节省了人才的开发成本;同时高校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外校引进人才更熟悉本校实际情况,能够利用好已有的仪器设备,因地制宜地推动本校学科发展,从而也便于高校更好地配置人力、物力、财力。

上一篇:海外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用卓越绩效提升民营化纤企业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