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点滴做法

时间:2022-07-24 06:54:07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点滴做法

摘要: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彩。所以作为高中生推开语文大门的敲门砖的诗歌,她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18-01

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 ,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通读之后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即知人论世。《孟子o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当自己的灵魂与作者融为一体时,你也似乎回到当时那样一个写诗的情境中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此时的你,对诗歌的理解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这首歌。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就给学生讲苏轼偷听洞房的故事。故事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结婚的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喜宴散后,没想到,新娘苏小妹要出题考新郎,通不过,便不让进洞房。新娘吟出上联——闭门推出床前月。新郎一时对不出下联,在一边偷听的苏轼暗暗着急,他灵机一动,往门前的荷塘里投了一块石头,听到投石声,新郎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听到后很满意,新郎才顺利过关。学生听完故事,都来了精神和兴趣,那节课的效果特别好。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紧扣诗眼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句之眼"通常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如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其中"击"、"翔"二字有力的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是"诗眼"。

3.意境再现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4.同类比较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在教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时,就采用同类比较法。

前期作品《醉花阴》,这首词全篇不着一字思念,却处处表现浓烈的思夫之情。夜不能寐、昼不登高、把酒独酌、无意赏花,如此种种无不表现了对亲人的苦思。然而,这种离思再怎么深只不过是生离之思,愁绪再怎么沉也不过是的闺怨闲愁而已。

后期作品《声声慢》,山河破碎,家败夫亡,人生劫难,悲莫如此。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举目四望,孓然一身,已然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能欲语泪先流。

《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就是李清照真情表露的范本。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对比,我们就能对这两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词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