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效性解析

时间:2022-07-24 04:13:2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效性解析

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本文着重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校学生培养实践中的作用,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的选拔、培训内容的选取以及培养方法的创新等几个层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法创新;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进一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引导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团中央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的重要场所,高校理应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原则

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一批把共产主义作为自身最高理想,精通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积极、主动为实现自身理想而奋斗的时代精英。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素质,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国情和形势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加强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促使大学生中真正优秀的群体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学生。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组织引导骨干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坚持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四是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突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连续性,既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同时又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举荐、工作后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培养。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法创新

1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了解国情国史情况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全面摸底,并把问卷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归入几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把问题的严重程度分为一、二、三、四级,根据问题来确定我们应该讲授的问题和重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了解的知识点多讲,个性问题有针对地讲;不存在问题的不讲。既节约了时间,又做到了有的放矢。

(2)一对一教学法。由于培训人数较少,教学法即采用“导师制”,一对一培养,一对一答疑,一对一科研,一对一提高。

(3)研讨式教学法。即提出若干社会焦点问题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将大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提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研讨,化整为零形成子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形成成果再以研讨的方式,通过组织交流,配合“答记者”问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和相关学生给予答复形成共识,再以文章、课题的形式发表成文。形成一种提出问题一组织调研一开展研讨一形成成果的系列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 创新教学内容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青年,认真组织大学生骨干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保证。

其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曾经大行其道,并且妄图左右视听。民主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不讲共产主义,不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追求。我们也不应只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忽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教育。淡化共产主义教育易使学生模糊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将它们的差异淡化、弱化,从而不能使学生站稳立场。共产主义以其理论体系上的完整性、彻底性,超越了社会主义在思想、制度和实践上的多元存在,是更高的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克服倒退的“补课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需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与发展,克服对社会主义前途的“悲观论”,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阶段性发展和繁荣的情况下,需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克服在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管理和技术过程中的盲目崇拜,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处中,需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认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克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因此在高校要详细讲解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但绝不空讲,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经济现象的评析和讲解,在推导中得出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结论。

再次,精心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物欲喧嚣、诱惑肆虐的世俗人生,高校应引导大学生骨干群体注重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这样才有可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乐于无私奉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开展无神论教育。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无神论者。近期一些敌对势力妄图利用宗教颠覆我们社会主义政权,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针对青年进行传教。当前大学生中信教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把无神论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提上日程,它是学生骨干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前提,也是抵制“”势力的一剂良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纯粹的理论学习, 不可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青年实践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许多原理、观点与方法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深刻领悟, 活学活用。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实践的层面上才能科学地加以理解。从培养当代青年自身的素质来看, 实践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动手和动脑能力,面对现实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亲自实践去解决。实践的广阔平台, 容易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去体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的程度。

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很多, 我们采取的形式是:

理论教育与自主创业相结合。我们的培训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工作体系,在实践中不可避免需要大量的经费,提高该组织的“造血功能”和“开源能力”,既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主创业要与服务校园、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在河北工业大学设立了“感动工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植项目,以该项目为依托,寻求既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又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项目,通过组织学生服务项目,达到教育育人、自主创业、创造效益的三丰收。

理论教育与红色基地实践相结合。用创业基金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天津八国租界、大沽炮台、周邓纪念馆,三条石工业基地,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的被侵略史、斗争史、探索史和革命胜利史。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的同学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三个“红色革命胜地”进行系统考察。以这种客观、鲜活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我们党革命奋斗的历史,深化认识特别是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坚定学生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 建立长效网络跟踪机制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思想变化、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培养青马克思主义者工作才会一步一个脚印,使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建立了培养信息库,加强跟踪培养。坚持每年从每届大二学生中挑选20名左右的优秀分子,利用三年的时间长期培养他们,利用课内、课外、网络等各种资源,聘请著名专家、教授、党政高层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成长导师团”和“专业导师团”,具体指导学员的学习和实践。同时学院建立“种子库”,为学员建档立册,在选拔辅导员、推荐选调生以及就业方面给与优先考虑。高校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一定要有连续性,进行跟踪培养教育。可以用电脑网络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长期联系与帮助体系。同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网站,使网站成为跟踪教育和交流反馈的平台。

上一篇: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社区化服务的探讨 下一篇: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