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教学中的信息反馈

时间:2022-07-24 03:53:06

论双语教学中的信息反馈

摘要 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尤其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所进行的非母语语言学科的教学。文章认为加强双语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改进其教学效果,并具体分析了双语教学中信息反馈的四个层面。

关键词 双语教学 信息反馈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尤其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所进行的非母语语言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学科作为有效载体使学生掌握相关科目的术语和表达方式,训练学生培养外语思维,最终较好地掌握目的语和学科知识。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视为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中传递、转化的过程,而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类型,格外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增强信息传递及接受过程中的师生协调合作,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组织调控的最优化,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地发展。双语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可以分为以下层面:

1 教师的自我反馈

教师无论在加工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时,还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都会同时获得自身加工过程和呈现过程的信息,藉以监督、调整,从而构成自我反馈系统。双语教材的匮乏问题由来已久,教师要权衡原版教材和本土教材的利弊, 进行自我反馈,在加工和呈现教材内容,总结教学材料优劣,并具有一定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利用能力。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使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积极地与国内外同专业的教师取得联系,吸取他人实施双语教学的经验,化为己用。

2 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反馈

这是整个反馈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然后学生接受信息,把产生的结果再反馈给教师。之后教师通过分析、判断、归纳、矫正学生反馈的结果,从而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整和控制。这一过程具体阶段包括:

2.1 课前反馈

备课是课前反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成功的课堂管理者往往有充分的准备,预测将要面临的困难,能不时悄悄观察学生,在纪律遭到破坏时能立即做出反应。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也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自己或他人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信息,游刃有余地以教促学,从而使教学进程呈良性循环态势。

2.2 教学中的反馈

学习过程是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内化和重组的行为。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及时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敏锐观察学生,捕获各种信息,做到灵活应变,及时处理这些信息。学生取得进步应适时予以肯定,运用皮革马列翁效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以增强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主动性和信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双语教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变,趣味盎然。以我们所开设的双语课程“比较商法”为例,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引导学生模拟案例场景分析问题,并通过开设模拟法庭让学生进行实践;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强化师生互动,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具体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用中英文参与课堂讨论,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以及开放式教学法,双语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需要学生广泛参与,这势必影响教学进度,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应当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为学生选择了大量的英文阅读文献、课后讨论题及习题集,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在英语与法学专业方面都有进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包括课堂的细致观察,分组活动的陈述,师生相互问答,调查问卷等方面。教师的信息素质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成正比,教师运用信息反馈的能力越强,学生的配合越积极,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成功。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信息反馈中的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知识方面和情感方面的信息互动交融,这是提高双语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

2.3 课后反馈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死板教条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兴趣小组,视频观摩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信息反馈的内容也较丰富。

3 学生的自我反馈

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加工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转化和实践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反馈过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上来。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我们要使学生逐步过渡到独立的自我反馈阶段,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获取成功。

4 学生间的同伴反馈

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同伴反馈可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为了实现有效的交流合作,还应协助学习者创建积极活跃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学习者不仅拓展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也从不同角度审视了别人的观点,学习者群体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目前同伴反馈已经引起较大关注。双语教学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大量的学习任务有待学生课外完成。他们常采用同伴协作进行分组讨论或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因此,利用同伴反馈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改善双语教学活动。学生们会比较谨慎对待彼此之间反馈信息,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学习伙伴之间相互反馈有助于他们获得深层次个性心理特征上的相互认同,由此产生相互肯定、相互激励的动力,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不无裨益。

系以下项目成果:安徽大学法学重点专业子项目“比较商法”,项目编号:39020065;安徽大学“211”文科青年基金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反馈的影响及运用”,项目编号:SKQN035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2] 佐斌著.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4] 鬲淑芳著.信息化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

上一篇:以青少年知识科普为目的的AVG游戏设计 下一篇:基于目的论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