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艺术

时间:2022-06-14 01:21:12

试论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艺术

摘要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奉宋孝宗皇帝之命出使金国,祈请河南陵寝地和更定授书礼,面对金主,范成大表现的大义凛然,全节而归。并将沿途所见写下了《揽辔录》和绝句72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人民所处的水深火热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记录了所到之地的物产和民俗,具有文学和史料价值。

关键词 范成大 使金 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乾道六年(1170)宋孝宗为了收复河南的宋陵寝之地,更改人人以为奇耻大辱的跪拜受书之礼,任命范成大为假资政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充奉金国祈请国使而出使金国。范成大见金主交涉过程中声言“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表现得堂堂正正,全节而还,为南宋朝野和金方一致称道。范成大将沿途踪迹,所见所思写下了日记《揽辔录》及使金绝句七十二首。“见金主,请二事,申辩不屈,被拘客馆,赋诗词明志。”①“此次北行,赋七绝七十二首,为爱国诗篇代表作,又写成《揽辔录》颇寓故国兴衰之感,遇北方遗民故老,触目惊心,尤为沧恨。”②

1 爱国忧民

乾道六年范成大怀着将军不辱使命的决心出使金国,将自己的爱国思想尽显在使金诗中。其中《汴河》诗中“指顾枯河五十年,龙舟早晚定疏川。”描写作者看着眼前的枯河,想到昔日的通渠大河,碧波荡漾,百舸竞渡,而今却已淹为平地,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的巨变。昔日的国土已沦陷在金人之手而伤心慨叹,并痛下决心一定要收复失地,体现了诗人的爱国决心;《宜春苑》题注中为“俗名‘东御园’”,作者看到昔日的御园而今却是“狐冢獾蹊满路隅”的野兽出没之地,行人稀少的荒僻凄凉之处,发出痛苦无奈的哀叹,“肠断宜春寸草无”表现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之情。

除了上述见景而感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外,范成大使金诗中还有通过回忆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来勉励自己和自喻的诗作来表达自己尽忠报国的爱国主义决心。《蔺相如墓》诗中的蔺相如是赵国名相,“完璧归赵”讲的就是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的故事。《雷万春墓》诗中的雷万春是唐代张巡的偏将,安禄山叛唐,其将狐令潮围攻雍丘,万春登上城墙答话,敌方伏驽忽发,六支箭中于万春面上,万春丝毫不动,令狐潮至疑为木刻假人。及知真是万春,大惊。”③《双庙》中题注:“在南京北门外,张巡、徐远庙也,世称‘双庙’,南京人呼为‘双王庙’。“许远、唐睢阳太守、防御使;张巡,曾为真源令,拜御史中丞,安禄山叛,二人合力守睢阳,食尽,至食鸟鼠,杀爱妾以飨军士。城陷被执,俱不屈,骂贼死。”④

还有以沦陷地百姓的亡国呼声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州桥》中“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写出沦陷地父老乡亲盼望早日能收复家园,脱离苦海的心声;《相州》中“秃中髽髻老扶车,茹痛含辛说乱华。”以推车老人的“髽髻”(髽zhu 古代妇人遇丧事时梳的发髻,用麻束发。)和语言表达出家国沦丧而无比痛苦的内心;《翠楼》中“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以“白头翁媪”对家园恢复的急切盼望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2 民俗风物志

范成大在此次使金诗中,将沿途风光、建筑、物产、民俗皆有著述,可见作者对所到之处,对所见之物皆有细致的观察和详尽的记载,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

《福胜阁》题注为“曹太皇所建,奇崛冠京城中。”“翚飞五级半空翔,指点楼栏说太皇。”对福胜阁的建筑做了栩栩如生的描写;《赵州石桥》题注“在城南洨河上,以铁荀卯石捲篷,不类人工。”诗中写到“石色如霜铁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在题注中对赵州石桥所处的位置作了准确的描述,并在诗中对赵州石桥进行了真实形象的描写。

亦有对所见的物产作了如下记载:《西瓜园》题注:“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桃苜宿誇。”对西瓜进行了科学准确的描述。《内丘梨园》诗“汉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对内丘鹅梨色、香、味给予了详尽描述,读之如食矣,形象生动。《良乡》“新寒冻指似排签,村酒虽酸未可嫌。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甚至对当地流行病都给予了关注,《望都》题注:“县人多瘿,妇人尤甚。相传县东接唐县,病瘿者甚众,比县尽染其风土。县西有小阜日由山,望都风土连唐县。”诗中云:“翁媪排门带瘿看”,由此可见观察的细致、全面。

范成大使金诗共72首,其中只有2首没有题注,即《李固渡》、《京城》。有的题注多达40余字,如《太行》题注:“渡河即与太行俱北,至燕犹未断,大抵东至蓟门,北至塞北,西接奚界也。若晴日无埃,则出京到封丘,已望见之矣。”可见观察的细致和严谨。

纵观范成大使金诗,非常全面、详尽地介绍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记之事科学严谨,涉及事物全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可谓是当地生活的百科全书。

3 现实主义精神

范成大使金诗中,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痛苦屈辱的生活,“表现出明显的叙述语录和实录态度。”⑤例《清远店》诗“女僮流汗逐毡軿,云在淮乡有父兄。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诗人真实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可怜的女婢跟在贵族主人乘坐的毛毡护屏的马车后拼命追随,气喘吁吁,满脸流汗,并听女僮说“在淮水边的家乡还有自己的父亲及兄长,自己被沦为奴隶、饱受折磨。主人却对奴婢们可以任意屠杀,官府从不过问。我想念家乡亲人,忍受不了凶暴的折磨,逃跑了2次,被他们抓回来就在我脸上刺上了‘逃走’两个大字,这还是算处罚轻的。”此情此景真实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深刻地感受到沦陷区的汉族人民所过的痛苦屈辱的生活,表达作者心中的怜悯和愤恨。清人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评论说“沉痛不可多读,此则七绝至高之境,超大苏而配老杜矣。”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以细节描写,以点带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一个女僮的描写反映了惨重的民族压迫。《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作者选取州桥是当年皇帝出入的“东风辇路”那些失去家园的父老乡亲流着眼泪失声询问使者,期盼着什么时候南宋军队北上收复失地。有景有人物,有语言,有行动,构成一幅生动真实的画面,反映出沦陷区人民对收复家园的期盼与渴望,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性事件。还有《翠楼》诗“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金水河》“菜市桥西一水环,宫墙依旧俯清湾。”皆是作者对自己所见的真实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具有现实主义特点,表达了沦陷区的人民和作者爱国之情,真实是文艺的生命之所在。“诗贵真”(陆时雍《诗镜总论》)。

纵观范成大的使金诗,表现了诗人深沉含蓄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为国尽忠的使命感,诗中所涉及的内容丰富、科学、严谨,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为南宋文学做出了贡献。

注释

①②于北山著.范成大年谱[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④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⑤ 罗宗强,陈洪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析黄庭坚《诸上座帖》之禅韵 下一篇:论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