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时间:2022-07-23 04:00:04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细读《写作教学的智慧》一书,深刻体会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佛家说:达成有为之事象,叫做“智”,达成无为之空理,叫做“慧”。 该书冠以“智慧”一词,结合书中郑桂华教授所说的:“写作”是人类经过数千年努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活动和文化行为,便觉得“写作教学”是在探“有为之事”,究“无为之理”,以此来寻求文化发展之路。由此,《写作教学的智慧》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该书十编内容十处风景。细细品味,发现原来写作教学需要一些“坚持”。

第一,坚持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有生命意义、发展潜能、独特个性的人,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人本位”。书中郑桂华老师放下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描写、叙述等技能,亲和而有实效;黄厚江老师提倡“共生写作”,大气从容地带着能够激活学生写作的种子进课堂,机智地介入和改善写作过程,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长,真可谓是“大家风范”;刘春文老师提出“先写后教”,蔡明老师提倡“以写定教的生态写作”,戈莉老师让学生在写作中与“生命对话”,他们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每一个孩子写作技能的提升、心灵的成长、“人”的站立。

第二,坚持把教材当“范文”看。叶圣陶说:“教材只是个例子”。潘新和教授曾提出“写作是阅读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大多数是阅读课,如何向阅读课要写作技能呢?该书李爱梅老师、熊向华老师认为可以从写作的视角研究教材,“跟着课文学写作”,援引的例子深入浅出,可圈可点;郑西银老师提倡学习教材写“微点作文”,每次只训练一种技法,连点成线形成学生厚重的写作综合素质,容易模仿;张和忠老师认为“读写”需要“超链接”,借助教材挖掘作文指导的方法、挖掘写作内容、挖掘语言训练范例,使令人头痛的写作成为有趣的语文实践。他们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着实可谓“智”“慧”。

第三,坚持把教师本人当“学者”看。长期以来,作文一直都是学生迈不过的“坎”,是语文老师心里的“痛”。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无序、无效、无为”的状态。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该书中王世发老师、王佑军老师研究出了初中三年写作教学可以形成的教学序列。余映潮老师直击中考,以科学的作文复习序列,有效地帮助毕业班的孩子提高应对中考作文的水平。在这里,语文老师不单单是一个上课者,还是一个研究者,一个能融会贯通的学者,研究教材,形成序列,突出作文教学的重围。当然这里的“学者”,还应包括“学习者”的内涵,语文老师应永远走在读书和创作的前沿,因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老师吸收的多,倾吐给学生的自然多,学生阅读的多,倾吐给生活的自然也多。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为怀揣梦想的一线语文老师,我希望能与更多高尚的人谈话,也希望自己笔耕不辍,能用微薄的智慧点燃孩子的妙笔,迎来写作课万花灿烂的春天!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初中龙南校区;315300)

上一篇:“不一样”的材料和人物 下一篇:强化读者意识,构建作者与读者之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