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

时间:2022-07-22 08:05:49

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

摘 要:“人文校园”着眼于培育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校长是“人文校园”建设的关键,校长只有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才能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干群关系;人文校园;保障

“人文校园”是重庆市教委提出的“五个校园”之一,是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并形气息浓郁的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人文校园”,校长是关键。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的确是这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校长到底好在哪里呢?纵观各名校校长,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除了自身爱学习,是一个有思想、有理论高度的人之外,更是一个善于交际,善于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高手。就学校的各种关系而言,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的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作为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关系,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和新世纪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正是“人文校园”建设的核心。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人文校园”的根本保证。那么,作为校长应该怎样来处理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呢?本人私下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是现代学校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新型的学校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校长是领导与教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学校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学校关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尊重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是相互的,你在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同时,自己首先得尊重别人,这是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的尊重首先表现在让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我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本来行政一班人都本着公平、公正之心,小心谨慎地从方方面面进行了仔细的斟酌,出台了一个初步的讨论稿。可讨论稿一出台,教师们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了,反正就是觉得这个方案欠公平、欠公正。这该怎么办呢?最后,再通过行政会讨论决定:把这个方案全权交由教代会来完成,让教师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们经过几天的酝酿和辩论,最后得出的方案根本就和我们的讨论稿没多大出入,但这是由教师们充分酝酿的结果,所以教师们都心悦诚服,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都自觉地对照方案落实自己的言行,积极地开展工作,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巨大作用。

对教师的尊重还表现在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从情感上给予支持,从而消除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隔阂,让教师们感受到的只是同志间的情谊。

尊重教师还包括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充分发挥其特长,做到人尽其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朋友是前进中给你指明方向的人,朋友是为你解决困难的人,朋友是与你知心的人,朋友是关爱你的人,朋友是与你朝夕相处的人,而不会因为你存在着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而到处乱讲,更不会因为你现在处于困难时期而离你远去。怎样建立起朋友关系呢?

相互信任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领导的信任。教师信任领导是有条件的:(1)学校领导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学校领导才有可能成为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领导,才能成为教师信赖的领导。(2)领导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教师敞开。如果领导的心灵对教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教师就不可能主动靠近领导,更不可能与领导交朋友。学校领导应该经常同教师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教师信任了学校领导班子,才会说出真话,说出心里话,才能和校长成为知心朋友。

实践表明,领导与老师成为朋友,才能彼此信任。这种信任大大缩短教师与领导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校长不要吝啬自己对教师的爱,因为来自学校领导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

三、切实为广大教师服务

同志说过: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要为人民服务,在学校肯定也不能例外。作为校长和学校的领导,也要为教师服好务,为教师们积极的工作保驾护航。作为被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二者相辅相成。从职能上讲,学校领导劳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上。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领导行为决定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衡量和评价领导决策水平和能力的标准。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效果。为此,学校领导只有把教师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也是现代教育对学校领导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四、成为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1.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勤于钻研,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能力

学校领导“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学校领导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

2.身正为范

在学校生活中,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学校领导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教师的楷模,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还要逐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指导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指导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教师的自信心和

自尊心是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情况下,能力强的教师,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教师教学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另外,强烈的上进心和顽强的意志又会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勇气。只有参与,才能发展能力,才有成功,才会进一步增强自信。

4.强化教师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

不同的人,由于其人格要素的心理倾向、品质以及要素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人格。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教师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民主、平等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为教师服务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的表现形式,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根本保障。只要我们处理好这几个关系,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一定能形成,建设“人文校园”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的朗读效应 下一篇:如何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