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7-22 10:17:1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 文章就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这一问题作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语言艺术 导入

地理高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课堂语言这一载体。《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可见课堂语言对于课堂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有艺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艺术感的地理课堂语言能提高教学的积极性,从古到今,无论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如何变化,教学过程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成为了反映一位地理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有艺术感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效率的保障

高中地理教师对课堂的成功把控,除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幽默的有艺术的教学语言。由于课堂千变万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中很难为把控课堂做万全的准备,后果当然是地理课堂上了无生气,甚至成为“菜市场”。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有部分内容趋向理科,对于文科生而言较难,所以增强地理教学语言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位教师提高教学技艺,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炼之功。

二、地理课堂导入语的把握

设计新颖、精彩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语,能使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一半。有艺术感的导入语往往具备一些特点,如:精炼、趣味、幽默、激情,有鼓动性,有启发性和灵活性。

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通过实物导入:如必修一中“地球和地球仪”一课,用地球仪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利用神话故事和传说导入:如必修一“海陆的变迁”,课文的导入干涩。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沧海桑田”这个神话故事,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沧海桑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吗?”自然引至本课主题——海陆的变迁。

3.从现实生活例子导入:如“天气系统”一课,可以在本节课开始提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每个学生都有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不但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而且列出了描述天气的词语,自然导入了新课。

4.通过音像导入:如区域地理教学时“巴西”一课,用桑巴舞的片段来引入新课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设置悬念导入:如“区域地理教学时“澳大利亚”一课,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考拉,但对别的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了解甚少,所以可以用录音机以动物自我介绍的形式播放录制的几段动物介绍,让学生猜动物,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6.利用当地特产导入:如“内蒙古自治区”一课,提起伊利、蒙牛,学生都不陌生,一定知道是来自蒙古的特产。然后问为什么,学生就会犯难,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7.以旅行的方式导入:以旅游为主线,用旅游的形式开展本节课。

新教师要学会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练的地理语言,并要求有激情,有感染力。高中地理课堂,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

课堂中教师语言要求做到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有起伏。否则学生将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地理教师最好能像海派清口的周立波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再配以一些相关音乐和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并投入课堂中。

三、艺术的教学语言需要积累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平日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赋予教学语言强烈的色彩和激情,终有一日我们必将: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言之成理、妙语连珠。

1.语言的准确性,即注意一般字在地理学中的读音。如波罗的海、斯堪的那维亚中的“的”不读“de”,而读“dí”,兴都库什的“什”不读“shén”,而应读“shí”,济南的“济”不读“jì”,而读“jǐ”

2.语言中的情感。在学习必修2《城市化》时,有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城市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时,学生扼腕痛惜,教室里气氛沉重;讨论治理措施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上海市建设的卫星城和浦东新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环城公路、高架公路、地铁等照片时,学生们心情开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城市环境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3.语言的魅力。在讲到人地关系时,可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具体说明。

4.语言的幽默。一位老师在讲到美国城市时,看到一位同学在打瞌睡便目视着该同学风趣地说:有一位同学已梦到华盛顿了,请他谈一下具体感受,全班哗然。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教育了学生也调整了课堂秩序。格言、警句、谚语、急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等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平时生活和教学中要留心搜集,不断积累。如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自然就会妙语连珠、幽默成河。

5.语言的科学性。在讲解“地中海气候”时这样说:“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大陆的西岸。这里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夏季时,副热带高气压带移来,这里受下沉气流控制,气候表现出炎热干燥特征;冬季时,西风带移来,西风从海上吹来,带来温和湿润的气流,并多锋面气旋活动,气候表现出温和多雨特征。”短短几句话,将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说清楚,并且“夏季——原因——特点”;“冬季——原因——特点”对称讲解,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四、语言是一把双刃剑

课堂语言是地理教师成功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也是常常忽视的地方。教师要相信学生。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请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尽量做到肯定其好的地方,指出应该注意的方面,也可反问“是这样吗”,提醒学生注意是否错误。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总而言之,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提高效率,也容易伤人。

本文汇集了许多老师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丰富成长材料的老师们,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白文新,袁书琪.地理教学论.

[3]李涛.教学幽默新论.

[4]何重仁.教学幽默漫议.

[5]聂微.浅谈幽默教学.

[6]熊飞.幽默、风趣技巧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7]王广前.教学语言的锤炼.

上一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谈高中物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