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22 06:31:47

【前言】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能力培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学习“分类”后,我...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能力培养

[摘 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综合与实践”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他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兴趣 合作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37

《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课,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与实践”可以理解为“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际应用”),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注重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由枯燥向有趣、由单一向丰富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我结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谈谈自己对教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一些体会。

一、“综合与实践”课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学习“分类”后,我让学生回家将自己一年级、二年级四个学期的作业本、试卷、课本、小制作等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有的学生按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内容分类整理。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对各自的分类方法进行交流,因为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具有感染性和暗示性,所以他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为自己的方法而高兴,有的重新探讨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在交流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探究所学的知识。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设计、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时间、长度、质量单位后,我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1)我出生于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农历____月____日,出生时体重是____克;(2)我现在的身高是____厘米,体重是____千克。”学生通过想一想、问一问、称一称、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到位。就是这样简单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一些学困生轻松地理解了课堂上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

二、“综合与实践”课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个人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体的成败。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发展沟通能力。同时,学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虽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他们生活交往的圈子比较狭小,自身的学习、生活又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那么,如何使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与人交往中不怯懦、不畏缩呢?我认为应适当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合作能力,且与同龄人交往应是学生与人交往中最基本、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既能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又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生活实际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要自由组合成一个活动小组,需要有分工、有协作地走进社会,参与社会调查,共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与实践”课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特别突出“做”和体现“过程”。

课程标准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与实践”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可将活动空间延伸到课堂外,如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即动口、动脑、动手。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技能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学习“旋转与平移”后,利用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手抄报、板报;学习“面积计算”和“长方体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卧室用地板砖的数量、墙壁粉刷面积等。通过大量的实际运用,既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可以这样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学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使学生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注重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既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提供从学校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增加知识、丰富阅历的机会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在落实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探究空间。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综合与实践”课,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且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让学生走进“大课堂”,别让他们读死书。以上想法和做法,只是我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初步探索,我还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大胆尝试,不断提升自己对“综合与实践”课的认识。

(责编 蓝 天)

上一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下一篇: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