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519例产后访视体会

时间:2022-07-22 01:50:28

开发区519例产后访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52-01

产后访视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在出院后28天内对其进行的延续性健康状况的关注的保健。通过产后访视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实施母乳喂养的技巧,护理技能的应用等一系列的保健服务;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防止母婴疾病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安全。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居住在本镇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访视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后居住在我镇的产妇,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住院分娩且居住我镇的产妇519例,新生儿522例为访视对象(双胞胎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

1.2 方法。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及时掌握本村的孕产妇信息,分别对母婴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和产后28天登门对母婴进行随访,并将访视结果填在统一规格的孕产妇保健手册上的母婴访视记录表中;母婴有异常情况的增加访视次数。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访视

1.3.1.1 产妇的一般情况。了解产妇出院后的精神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有无异常症状及不适,询问大小便是否正常。

1.3.1.2 测量体温、血压及脉搏、呼吸,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并作出处理。

1.3.1.3 检查和了解喂养情况 检查的胀满程度、乳汁多少、局部有无红肿触痛、有无皲裂、凹陷;了解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3.1.4 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复旧是否良好,局部有无压痛。注意恶露的性量、颜色、有无异味。检查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或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

1.3.1.5 对原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者,对有关疾病进行复查和处理。

1.3.2 新生儿访视

1.3.2.1 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1.3.2.2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皮肤色泽,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身长、体重。评估其营养及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1.3.2.3 检查新生儿脐带是否脱落,脐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臀部有无红肿、擦烂

1.3.3 对症处理和保健知识宣教 对母婴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需要转诊的及时予以转诊。宣传母乳喂养,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讲授新生儿护理知识,防止损伤和感染,指导家长正确区分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体检 。

2 结果

2.1 产妇访视情况

519例产妇,共访视1512人次,有异常症状及体征的产妇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发生的疾病由多到少依次为皲裂、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血压异常、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176人、32人、4人以出院后3天内的异常人数最多,占33.91%。见表1

2.2 新生儿访视情况

522例新生儿中,出现异常情况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黄疸、湿疹、脐部异常、尿布皮炎、体重下降及增磅不足、鹅口疮。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215人、161人、27人,其中以出院后3天内异常儿童数最多,占41.19%。见表2

表2 522例新生儿中异常情况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产后访视的重要性。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本组产后访视的结果显示,在产后28天内,母婴均有异常情况发生,特别是出院后3天内的访视结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最多,分别占41.19%、33.91%。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

3.2 产后访视工作利于母婴疾病的防治 产后访视可以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对保障产后母婴健康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3.2.1 皲裂、乳腺炎的防治 通过产后访视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纠正产妇不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新生儿不良的含接方式,有效防止皲裂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皲裂给予正确的处理,指导注意哺乳卫生,避免恶化或发生感染。本组访视结果显示出院3天内皲裂的发生率为20.81%,通过访视指导,发生率下降明显。对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能及时指导如何进行护理,如何挤奶和增加新生儿的有效吸吮,缓解乳汁淤积有效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3.2.2 高血压的防治 本组访视结果显示产后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为4.43%,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产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尚未痊愈。②由于产后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孩子哭闹,睡眠不足、劳累或家庭纠纷致精神不愉快等因素引发血压升高。在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访视医生对原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给予延续性治疗与观察;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导产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尽快进入妈妈角色;及时与家属沟通协调家庭关系,让产妇生活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缓解生活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血压降至正常。

3.2.3 新生儿黄疸的防治 黄疸在新生儿常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出现在生后2-3天出现,程度轻,1-2周内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2-3周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退而复现,常伴有贫血或大便色淡,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在访视过程中,访视医生能及时观察到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黄疸儿的全身症状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儿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指导家长对黄疸儿进行黄疸程度的观察,交代注意保持婴儿皮肤、脐部、臀部清洁,以减少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2.4 脐部感染的防治 脐部感染常常是脐部护理不当引起的,保持脐部清洁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能指导家长如何进行脐部护理,及时发现脐部感染倾向,予以及时处理,避免因脐部感染导致全身感染即败血症的发生。

3.3 产后访视是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产后访视的过程是健康知识传播的过程,在访视时宣传母乳喂养。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讲授新生儿护理知识,防止损伤和感染,指导家长正确区分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指导及时进行产后42天母婴健康体检,办理预防接种证。指导如何保持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

3.4 产后访视能促进医患和谐,推进医疗改革。 通过基层妇幼医生主动的上门服务,能及时将母婴出院后的异常情况反馈给医院产科医师,这样既有利于母婴健康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增加了医患交流的机会,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产后访视工作是医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使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使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双重提高。同时通过妇幼医生与社区居民的密切接触,能及时了解到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及时提供各种保健服务,保障了人们的健康,亦为医疗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新的医改政策的实施和推行。

上一篇: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具体应... 下一篇: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