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

时间:2022-04-10 11:32:37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VAP好发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 7% )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 7% ),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 3% )。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 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关键词】:心绞痛; 变异型; 回顾性分析;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64-01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心绞痛,属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胸痛发作于休息时,伴心电图ST段抬高,T波高尖,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是其发病机制。VAP临床上不常见,却是心脏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发作时心电图一过性抬高难以捕捉,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对本院诊治的3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加深对VAP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的VAP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VAP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即刻描记常规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发作时心电图ST段暂时性抬高或T波明显高尖,心绞痛缓解后ST-T改变恢复至发作前。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6.03±11.17)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脂代谢紊乱7例,吸烟者18例。

1.2 方法 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冠脉造影以主要冠脉的固定性狭窄≥50%为有意义的病变,冠脉造影未见任何病变或仅见轻微冠脉病变(血管壁不规则或轻度斑块浸润者)者视为冠脉正常。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均有静息时心绞痛,5例合并有劳力性心绞痛,4例可于情绪激动、惊吓、饮酒后诱发。夜间及凌晨发病19例,晨起后发病6例,昼夜均有发作5例。疼痛较剧烈,胸痛持续时间1~20 min者20例,>20 min者10例,含服或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胸痛均能缓解。3例心脏生化标志物(cTnT、cTnI)明显升高伴心电图ST-T动态演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出现晕厥,其中5例伴阿-斯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或外院成功实施心肺复苏。

2.2 辅助检查

2.2.1 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17例(56. 7% )发作时以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为主,11例(36. 7% )为前壁导联ST段抬高,1例为前侧壁导联ST段抬高,1例一次发作时下壁导联ST段抬高,另一次发作时前壁导联ST段抬高。17例(56. 7% )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其中2例患者只有1种心律失常,15例患者伴发2~3种心律失常。下壁导联ST段抬高时多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本组12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2例次,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次,窦性停搏2例。前壁导联ST段抬高时多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和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组5例患者出现室性早搏3例次,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3例次,室性心动过速2例。

7例晕厥患者,晕厥发作时心电图或心电监测示为窦性停搏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例尚伴多形性室速,6例为下壁导联ST段抬高,1例为前壁导联ST段抬高。

2.2.2 运动试验 11例患者进行了运动试验,阴性者5例,阳性者6例,其中5例为ST段下移,1例为ST段抬高,并在运动中诱发持续性多形性室速予以电复律。

2.2.3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7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26例为右优势型,1例为左优势型。有冠脉固定性狭窄者18例(66. 7% ),其中具有意义狭窄病变(≥50% )者13例(48. 1% ),冠脉正常者9例(33. 3% ),其中冠脉完全正常者5例(18. 5% )。27例患者中标准18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表现发作时下壁导联ST段抬高14例,考虑痉挛部位主要在右冠状动脉(RCA),其中冠脉造影正常者6例,冠脉狭窄者8例,有5例存在RCA狭窄;发作时前壁导联ST段抬高10例。

2.3 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包括二氢吡啶类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治疗。26例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3例严重冠脉狭窄并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合用β-受体阻滞剂。5例冠脉狭窄程度75% ~95%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5枚。1例左主干+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术。2例患者植入DDD双腔起搏器。

3 讨论

本组30例患者有17例在心绞痛发作时发生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 7%,与祈哲等报道一致。多数患者表现2种或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下壁导联为主的ST段抬高时多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导联ST段抬高时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本组有7例患者发生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窦性停搏和(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多形性室速,其中6例表现为下壁导联ST段抬高,提示右冠脉痉挛可能更易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VAP较于ST段下移的心绞痛,其所伴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性更大。MILLER等发现在VAP发作时有过严重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猝死发生率高达42%,而不伴严重心律失常者为6%。我们发现1例患者在不同时期心绞痛发作时ST段可表现抬高,亦可表现降低,发作后均恢复正常,ST段抬高时的症状较于ST段压低时明显更重,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综合征),这可能与冠脉的痉挛程度有关,非完全性闭塞性痉挛往往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严重痉挛使血管接近完全闭塞时才表现为ST段抬高。

本组30例患者2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冠脉存在狭窄性病变者占2/3,其中具有意义狭窄病变(≥50% )者占48.1%,冠脉完全正常者仅占18. 5%,说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痉挛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病变的冠脉,少数发生于完全正常的冠脉,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将本组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病变与心电图推测的痉挛部位相比较,发现冠脉的器质性病变与痉挛部位基本对应,尤其LDA符合率高达100%,RCA则为62.5%。本研究显示在冠脉造影正常的VAP患者中,RCA痉挛的发生率最高,占2/3,而在冠脉有狭窄病变的患者中,RCA和LDA的痉挛发生率相同。

参考文献

[1]向定成,何建新,洪长江,等.非典型性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3):227-230

上一篇:农村医疗服务业态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探究